經費分攤追上美國 中國大陸將成聯合國最具影響力成員國

在強調「美國優先」的川普政府迴歸的背景下,中國在聯合國存在感與影響力正在逐漸升高。圖爲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圖/美聯社)

在強調「美國優先」的川普政府迴歸背景下,中國在聯合國存在感正在逐漸升高。中國在2025年聯合國會費的分攤比例首次超過20%,已接近美國的分攤比例。新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被提名人衆議院議員愛麗絲.史帝芬尼克(Elise Stefanik)提出「牽制中國」的言論,但要扭轉聯合國既有局面並非易事。

《日經中文網》報導,史帝芬尼克在1月下旬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將竭盡全力使聯合國的任務符合美國的利益,強調要展開以美國利益爲主的外交路線,並與國務卿盧比奧合作,體現川普所倡導的「美國優先主義」。

川普在其第一個美國總統任期中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框架《巴黎協定》,後來美國又在拜登政府時期重返。川普第2次當選後,於今年1月簽署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的命令。

報導指出,在川普離開白宮的4年裡,聯合國的力量平衡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是中國於2019年在會費分攤比率上超過日本、躍居第2位,雖然由於經濟放緩導致財政實力下滑,但2025年的會費分攤比率仍超過了20%。比川普第一任期最後一年2021年相比還是增加了8個百分點。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會費分攤比率上,中國也位居第2。

此外,美國的會費分攤比率爲22%,自2001年以後一直未變,美中兩國會費分攤比率逐漸接近。中國還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首腦等重要職位,在拉攏新興市場國家等方面,中國快速提高在國際機構中的話語權。而如果新一屆川普政府繼續保持美國在聯合國缺席的狀態,中國將抓住機會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白,美國國會對中國影響力快速擴增則愈來愈擔憂。

報導表示,現實情況是美國不僅沒有構建起對中國的包圍網,反而在聯合國加深了自身的孤立。尤其是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態度轉變,以及加沙停戰議案動用否決權,美國與歐洲及伊斯蘭國家的分歧更趨嚴重。

今年2月,在安理會擔任主席國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被問及與川普政府的關係時表示,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應該是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中美兩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應該加強對話與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公共衛生、恐怖主義等全球性挑戰。

2月28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川普政府已向聯合國和非政府組織發出大幅減少資助的通知。由於聯合國正在面臨長期的資金困難,歐洲的聯合國外交人士表示,在會費問題上,「希望中國會費分攤超過2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