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日和|穿上和服,在柔光午後走進老街深處的靜好時光
如果說東京是一場華麗的冒險,那京都就是一首靜靜流淌的和風詩。
京都一直我最喜歡的地方,在這兒我可以待10天半個月都不膩,不是因爲這裡有多少名勝古蹟,不是熱鬧的清水寺,不是抹茶甜點或藝妓街頭,而是那些靜靜地巷弄,它總能讓人放慢腳步,輕聲細語地與自己對話。
這次,我穿上了淡雅的粉白色和服,選擇從清水寺周邊的老街開始散步,清水寺周邊的老街,對我來說就是京都最有味道的地方。
石板路延伸、町家並列、屋檐下掛着燈籠、轉角藏着茶屋與手作小鋪——這一切,構成了我心中最標準的「京都印象」。即使觀光客再多,我還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來到這裡,因爲就在這些熟悉的街道中,我總能找回那種只有京都纔有的節奏:慢下來、靜下來,然後被風景悄悄擁抱。
木造町家、瓦片屋頂、紙燈籠、石牆與梅花,這條以豐臣秀吉夫人「寧寧」命名的小徑,名字就很詩意,兩旁盡是古色古香的日式旅館與町家,沒有車來車往,只有風,還有自己的腳步聲。
站在老旅館的木門前拍照,一旁是綻放的櫻花與燈籠,風輕輕吹起袖擺,讓人忍不住放慢呼吸。
這種美不是因爲「拍照點」,而是一種空氣裡就流轉的情緒,拍照當下不需要特別擺姿勢,反而是攝影師說:你什麼都不用做,這樣就剛剛好。
這條街甚麼都沒說,但每一處都讓我想停下來多看一眼
不說話的時候,也能被這座城市溫柔包圍
穿上和服的自己,好像從一個時間走來
從寧寧之道一路往清水寺下方的小巷子走,街道彎彎繞繞,每一條巷子都有不同的風景。
木造町家錯落分佈,石板路在腳下咔噠作響,小小茶屋藏在轉角,還有香鋪、和傘店、古董鋪靜靜營業着。
即使已是京都最熱門的觀光區之一,這裡卻仍舊保有一種不張揚的節奏,人聲熱鬧歸熱鬧,但只要你把手機收起來、把耳朵打開,就會發現風的聲音、木窗開合的聲音、還有木屐踩過石板的節奏。
我特別喜歡穿着和服來這一區散步,街景與穿搭毫不違和,反而像是替彼此而存在~柔和的色彩、低調的線條,在這樣的背景裡特別顯眼,卻不刺眼。只是靜靜站着,也很有畫面。
東山老街,像是京都靜靜留給人的一封手寫信,溫柔、不急、不多話,卻讓人一直想回來看看。
我在某個斜巷拍了一張背影照,緩慢的腳步,髮絲在動、和服的腰帶在飄,陽光斜斜地落在屋瓦上,那一刻我真的覺得自己不只是旅人,更像是這個場景的一部分。
很喜歡這種沒看鏡頭的自然感,攝影師說:你就繼續走,我幫你捕捉,因此成就了這浪漫的一瞬。
沒有目的地的散步,卻總能遇見最有故事感的風景。
原來,我最喜歡的京都,是那種靜靜轉身得很動人氛圍
一扇木格門,一盞黑燈籠,一抹淺笑,京都的美,有時候只需要一個轉身就能遇到。
不是所有的風景都需要名字,有時候,就是一扇木門讓你愛上這座城市。
這趟旅途中,我發現京都最迷人的其實是「細節」:木格子窗、老舊郵箱、綁着麻繩的竹子、屋檐下掛着微黃的燈籠……它們不是觀光景點,卻有最深的氛圍。
我在一間保存得極好的町家外側,靠着一扇木門拍照,這天的天氣微涼,木門後傳來茶香與談話聲,身後一位老奶奶走過,她笑着點頭說「和服真合適你」。
這一句話像陽光灑進心裡,讓靜止的畫面也充滿了溫度,讓我更確信,京都的美不只在風景,也在人情。
屋檐、風聲、還有我微微揚起的思緒
京都最迷人的是這些無名角落,就像生活裡那些悄悄美好的時刻
原來,我最喜歡的京都,是那種靜靜轉身也動人的氛圍
你不必去安排什麼、拍什麼、做什麼,只要靜靜地走,它就會一點一滴把你療愈。
穿着和服散步的我,彷彿與平常的自己短暫道別,變成了另一個時間中的角色。
一舉手、一轉身,連風吹過的感覺都很有情緒,這就是我一次又一次只想到京都的理由,在這裡,連呼吸都像在被時間溫柔的包圍着。
●穿搭選擇:淺色系和服與木建築超合拍,尤其粉白系在自然光下特別乾淨
●推薦拍照點:寧寧之道中段轉角處、二年阪下段往上拍、町家門口木格窗前、旅館門口燈籠、竹圍牆旁植栽小路
●小提醒:和服建議提前預約租借,挑自己喜歡的色系與圖樣,拍照更上鏡,也要記得帶水&穿雙好走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