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騰訊參加機器人大戰 商業化仍是最大挑戰
京東、騰訊等大陸多家上市公司近期紛紛展示在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方面的佈局。(新華社)
京東、騰訊、商湯、美的等上市公司近期紛紛展示在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方面的佈局。分析指出,隨着各家大廠紛紛佈局機器人領域,商業化的困難仍是每家公司要面對的考驗,目前還很難判斷誰會成爲最後的贏家。
機器人企業RoboScience在宣佈完成近人民幣2億元天使輪融資,由京東領投。京東已在此前宣佈領投千尋智能、逐際動力和衆擎機器人三家頂尖機器人公司。京東並在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發佈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爲機器人提供「大腦」能力。
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與福田實驗室聯合發佈具身智能開放平臺Tairos「鈦螺絲」,希望爲機器人本體與應用開發商補齊關鍵軟體能力,讓機器人具備感知世界、規劃任務以及自主決策等能力。
大陸「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科技也發佈了具身智能平臺「悟能」,將以商湯具身世界模型爲核心,依託商湯大裝置提供端側和雲側算力支持,爲機器人、智能設備提供感知、視覺導航及多模態交互能力。
除此之外還有美的集團發佈家用人形機器人,以及魔法原子發佈新品雙足人形機器人MagicBot Z1與輪式四足機器人MagicDog W等。華爾街見聞指出, 隨着各家大廠紛紛佈局機器人領域,整個具身智能產業呈現一片繁榮景象,然而商業化落地難的困難,卻依然是每位入局者都必須面對的考驗。
瑞銀證券中國機械行業分析師王斐麗表示,未來三到五年甚至五到十年的時間,整機廠商需要花非常多的投入在研發,以及軟硬體端、整個生態系統的建立,和下游客戶共同開發新的產品等,這對於整機廠商提出比較高的財務要求。目前還是很難判斷誰會成爲最後的贏家。
延伸閱讀
急起直追押注技術熱點 京東一日連投三家人形機器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