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銀行主打「以股替債」 去年賣AI股大賺20億
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表示,海外避險成本太高,因此在投資上已有「以股替債」策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主打「以股替債」,京城銀去年臺股大賺20億。京城銀行的投資策略引法人高度矚目,對此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今日在主持法說會上,首度對外揭示京城銀投資策略新方向指出,由於海外債券價格波動風險大,再加上避險成本高,因此,京城銀行採取拉高臺股部位、減少海外債券的「以股替債」投資策略,去年臺股獲利更佔營收的20億,其中AI股更爲實現資本利得大宗。
戴誠志並且確立京城銀行的投資臺股三大原則,包括:1、分散,例如單一股票佔投資部位均在3%以下;2、必要時一定要停損;3、要求投資標的流動性。
戴誠志進而分析,用臺股投資來取代海外債券,主要因爲海外的避險成本高,所以,必須要找一個出路;例如,以前最高買到13億美元,現在降至10.92億,此時放約當1億美元的股票來替代:「在非常多的框架中,找到一個空間。」海外債券投資比例下降,但相對多了臺股投資的空間。
京城銀行總經理姜宏亮則對此表示,京城銀目前的臺股部位約在40億至50億左右,波動大,或是獲利了結的時候:「一天甚至也許會賣幾十億出去!」去年臺股投資獲利佔比營收大約20億左右,正好填補了海外債券過去15億的收益。
京城銀的臺股投資在方向上可說有相當大的轉變,姜宏亮也表示,未來在臺股投資策略上,相較於只坐等每年配發一次股息,未來在策略上,會追求實現更多資本利得,因此對投資部位的週轉率也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