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長龔明鑫:園區經驗樂於分享友邦 回應出走擔憂「未聽過被掏空 反倒更強大」
經濟部長龔明鑫。聯合報系資料照
臺美談判進入深水區,臺灣提出在美成立產業聚落,經濟部長龔明鑫昨(3)日表示,臺灣很樂意將成功經驗分享給友邦,對於外界擔憂產業出走,他以矽谷比喻,大家都想複製矽谷成功經驗,但從未聽過矽谷被掏空,反倒更強大,分享科學園區經驗,跟他們有更好連結,是正向發展。
臺美結束第五輪實體磋商,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示,已向美方提出有別於日韓的「臺灣模式」,將以企業自主規畫,搭配政府金融信保,透過臺美「G-to-G」(政府對政府)模式合作,共同開發產業聚落。
龔明鑫昨日表示,科學園區發展模式是臺灣產業羣聚典範,全世界都有興趣,臺灣當然也樂於把經驗分享給有興趣的友邦。
不過,龔明鑫提到,每個友邦發展模式不完全一樣,可能有些國家願意提供行政措施,甚至於土地、水電設施等情況,其他國家也許條件並不相同,「所以要看不同國家,我們怎麼樣來合作。」
龔明鑫透露,有些國家可能願意提供行政措施、土地,甚至水電基礎設施等支援;但其他國家也許條件不同。因此,臺灣會以這種「類」模式彈性作法,配合不同國家,達成共同佈局和合作目標。
外界擔憂,在海外打造園區會面臨投資規模、供應鏈效率,以及勞動文化差異等挑戰。對此,龔明鑫說,以臺灣爲例,大部分勞動條件都有《勞基法》保障。雖每個國家勞動條件會有差異,但基本上都是「遵循全世界勞工國際規範」進行管理,在這個大原則下,臺灣會與各個友邦洽談,共同商議如何具體落實符合雙方規範的勞動條件。
針對臺美對等關稅談判,卓榮泰昨日赴立法院備詢在答詢時表示,談判已到最後關鍵時刻,所有細節、磋商都已完成,在等待雙方對彼此一些條件的最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