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採觀察丨暑期檔持續升溫 “電影+”激活文化消費新潛力

近期這幾部熱播電影,你最喜歡哪一部?

截至8月6日,2025年暑期檔電影總票房(含預售)突破75億元,市場熱度持續攀升。可以看到,今年暑期檔的影片類型豐富多樣,涵蓋抗戰、動畫、歷史等多個領域,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都對此印象深刻。從《南京照相館》中對歷史厚重感的追尋,到《長安的荔枝》裡對千年典故的呈現,再到《浪浪山小妖怪》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職場哲學巧妙融合,我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這三部作品雖橫跨歷史、古裝、動畫三界,卻以穿透時空的共情力,構築起震撼人心的精神場域。

實際上,觀衆走進影院的消費行爲,早已超越“看一部電影”的功能性需求。說到底,大家更願意爲能引發情感共鳴、提供精神價值的產品買單,願意爲“懂自己”的內容支付溢價。與此同時,市場的活力與消費的擴容,便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暑期檔影片的多元類型能獲得市場認可,印證了消費市場正趨向細分的發展走向。《長安的荔枝》對傳統文化IP的挖掘、《浪浪山小妖怪》對本土神話符號的現代表達,反映出消費者對“中國元素”的認同感持續提升。值得關注的是,大家更看重消費過程中的參與感、沉浸感,消費場景向體驗端延伸成爲新增長點。比如,電影《長安的荔枝》相關國風周邊產品,吸引着衆多影迷購買;“電影+文旅”的模式正逐漸成熟,許多電影取景地成爲旅遊熱門打卡點,電影《東極島》的取材地浙江舟山即引發“探島熱潮”,民宿、夜市、海島體驗等項目人氣飆升。

當然,暑期檔電影的火熱態勢,背後離不開多維度助力。譬如,今年暑期至國慶期間,北京將發放1000萬元觀影補貼,全市30多個商圈參與到“票根經濟”當中。大家拿着一張電影票,可以到很多餐廳、商鋪去享受優惠和折扣,讓票根實現更多的帶動功能;浙江、江蘇、海南等地近期也紛紛跟進,加入發放電影消費券的陣營,共同推動電影產業發展、促進民衆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

我們經常說,電影是造夢的藝術,當前更成爲激活文旅活力、重構消費圖景的重要媒介。這也爲其他領域的內容創新提供了啓示,只有讀懂消費者的精神訴求,增加優質內容供給,才能在內容創作的賽道上站穩腳跟,讓“流量”轉化爲“留量”。王晶

晶採觀察,下期見!

編審:伍剛

統籌:王薇 趙淨 劉娜

記者:王晶

拍攝:沈傑輝

剪輯:張嘉懿(實習)

設計:李自然

[ 責編:宮辭 ]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