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參與臺北紡織展 打造專館

經濟部技術司司長郭肇中(右)向副總統蕭美琴(左)詳細說明,由紡織所研發運用熔噴纖維成型技術讓鞋面能「一片成形」,僅需6分鐘即可完成。圖/李水蓮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10月14日於2025臺北紡織展(TITAS)打造專館並舉行開幕儀式,整合工研院、紡織所、紡拓會、鞋技中心、塑膠中心及印研中心六大法人,展出臺灣紡織產業在數位製程、循環再生與產品創新三大領域的42項創新成果。

技術司司長郭肇中表示,此次最受矚目的成果是國內首創的單一材質3D一體成型鞋「A Slice of Shoe」,由紡織所研發,運用熔噴纖維成型技術讓鞋面能「一片成形」,僅需6分鐘即可完成,相較傳統八道工序縮短逾8成製程時間。鞋面重量不到50公克卻能承受5公斤拉力,並可瞬間與鞋底結合,省去傳統鞋面與鞋底結合35%時間。

鞋面、鞋底與膠水皆採單一材質設計,利於回收,加上自動化製程,不僅降低能耗與人力依賴,更能迴應全球每年350億雙鞋的龐大需求。

此成果已獲日本美津濃(Mizuno)採用,並榮獲2025 iF設計大獎,未來更可延伸至自行車坐墊及運動防護裝備,展現臺灣智慧製鞋與綠色永續的國際實力。此次科專成果主題館以數位化、低碳化與高值化爲核心,展出臺灣紡織三項突破技術,展現產業升級實力。

紡織所另一項亮點技術「混紡纖維多光譜影像AI識別技術」,可在1秒內檢測混紡紡織品,解決舊衣回收中七成以上分選困難,並將原需1至2小時流程大幅縮短。每公斤回收可減少5.09至9.13公斤二氧化碳當量(CO2e)排放,助力循環經濟與減碳。

本次專館成果呼應政府推動的淨零、數位AI與永續政策,並在美國關稅壓力下,以技術升級帶動產業轉向,協助業者擴展至更多元化的國際市場,這些成果不僅爲產業注入新動能,也展現政府與產業攜手打造低碳、數位、永續未來的決心,持續鞏固臺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紡織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