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3.2億補助7廠無人機研發 助AI影像晶片、飛控國產化

經濟部通過無人機關鍵晶片及模組自主開發研發補助,共7家廠商,拿到3.26億臺幣補助。圖爲科力航太先前展示無人機自動起降系統。(資料照)

總統賴清德喊出讓臺灣成爲無人機民主供應煉的亞洲中心,經濟部近日就通過「無人機關鍵晶片及模組自主開發研發補助計劃」,共有7家廠商,拿到3.26億臺幣的補助。目標是開發無人機AI影像晶片與飛控系統,加速兩大項目供應鏈「國產化」。

這次研發補助共有17案提出申請,最後由海華科技、中光電智能機器人、英濟、智邦科技、威力工業網絡、臺灣希望創新及易發精機等7案通過,主要是看中其技術創新及具市場潛力。

海華科技、臺灣希望以「先進無人機AI影像模組」爲核心,開發具高精度與抗干擾能力的AI影像平臺。計劃將採用聯發科Genio 720晶片,並將廣泛應用於災防與智慧物流等領域,研發投入逾新臺幣2億元,並同步展開國際專利佈局。

由中光電智能機器人主導,聯手芯鼎科技的臺灣首套可量產AI影像晶片平臺,開發無人機AI影像晶片,將採用6奈米制程開發晶片,整合ISP、NPU與GPU,最高支援100MP拍照與8K錄影,AI算力可擴充至100+TOPS以上,能實現全向避障與異質感測融合。成果將優先導入警政、國防等市場,減少對中制無人機依賴。

英濟的智慧多功能載具整合推進產業轉型,應用場域將擴大到安保、倉儲、農業、消防、救難。智邦科技「高效能經濟化無人機飛控板自主開發」,與國產晶片、RF模組等本土供應鏈夥伴合作,規劃四大重點:晶片故障後自動備援切換、長距離低延遲通訊穩定傳輸、城市場域電磁干擾抗性提升、極端氣候與不同載重耐受能力。

另外威力工業網絡、和迪科技攜手研發國產晶片飛控系統,打造惟一符合NCC頻譜使用規範下,通訊距離逾 300 公里的無人載具寬頻高清數圖通訊系統,建立從設計、樣機、測試到 OEM/ODM 量產的一條龍能力,提升國產無人機供應鏈自主。

臺灣希望創新結合亞信電子國產高效雙核微處理器,打造新一代高性能無人機飛控模組,同步推出馬達控制器、長距離通訊、高精度定位及電源管理等多項零組件,逐步建構「國機國造」基礎。易發精機開發無人機飛控與載具驗證平臺,加速國產飛控產品進入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