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北方的12萬股東都贏麻了

上市五年的京北方(002987.SZ),大部分時候股價不溫不火,最近一年卻突然爆發。

2024年9月至今,公司最高漲幅超過230%;今年5月末至今,京北方更是乘“穩定幣”概念炒作的東風,一個月內漲了87%。

事實上,最近一年京北方的基本面正在惡化,但可以炒作的題材卻越來越豐富,這也使得短線資金對公司興趣大增。

京北方的主要業務是爲金融機構提供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軟件開發及服務等,主要客戶是銀行。

同花順iFinD顯示,當前京北方已涵蓋24個概念,其中2024年至今新增概念9個,多爲大熱概念,包括鴻蒙、DeepSeek、AI智能體……

有意思的是,這些新增題材大部分來自公司互動平臺回覆,或官微發佈。

如今年2月,公司在官微宣稱“已完成私有化部署DeepSeek系列的大模型”,於是有了“DeepSeek”概念;3月又表示“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率先佈局,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技術研發與探索,全面構建起面向未來的AI Agent。”,於是有了“AI智能體”概念。

可以看出,公司往往能第一時間趕上當時股市熱點的風潮。

穩定幣方面,6月初,京北方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穩定幣底層區塊鏈及智能合約基礎技術方面有較深的儲備”;7月3日接待機構調研時,公司進一步表示“將努力融入穩定幣及虛擬資產生態圈,與國富量子攜手在穩定幣發行、虛擬資產交易所等方面把握潛在的合作機會”。

根據公司的表述,公司穩定幣領域的佈局,實際上還停留在“技術儲備”、“潛在機會”階段,還沒具體落實。但能看出,公司非常清楚資本市場想要什麼。

短期內股價的暴漲,無疑讓公司12萬股東爽到了。有什麼投資者回報,比股價上漲更令人開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基本面越來越讓人擔憂。

2024年,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10.36%,今年一季度又下滑3.71%。

當前更值得擔心的其實是“扣非歸母淨利潤”項,因爲這個指標通常反應公司主營業務的盈利情況。2025年一季度,公司“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18.98%。

京北方有兩個問題:

1、議價能力不強;

2、創新投入不足。

公司主要客戶是銀行,去年來自銀行的收入佔總收入85%以上。公司表示,其核心客戶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即大銀行。

看上去京北方的客戶極爲優質,但是面對這樣的強勢客戶,京北方有多少議價能力呢?

京北方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常年高企,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分別是21.17%、21.03%、18.86%,說明公司面對客戶,回款能力不足。

作爲對比,金融科技行業的龍頭公司,恆生電子,最近三年應收賬款/營業收入爲14.19%、14.67%、14.46%。比京北方健康很多。

在銀行紛紛“降本增效”的當下,京北方的狀況會不會更加內卷呢?

可以看出,京北方毛利率呈下滑趨勢。2020年,公司毛利率27.95%,到了2024年,已經只有22.4%。

再看看京北方的創新投入。

2022年到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佔營收比重分別爲9.43%、9.29%、9.21%。作爲主打“科技”的公司,這樣的研發力度可以說非常低了。

還是對比恆生電子,近三年研發費用/營業收入分別爲36.08%、36.55%、37.36%。

近年來,金融行業面臨巨大壓力,導致爲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金融科技廠商競爭也極爲激烈,市場份額有限。對京北方,當務之急是提升技術競爭力、加固自身護城河。

最後,再看公司估值。

泡沫已經很明顯了。最新市盈率65.3倍,遠超公司歷史平均市盈率(30.76倍)。

對中小投資者而言,到了需要注意風險的時候了。

(轉自:泡財經)

轉自:市場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