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獎/曾寶儀「9分鐘獨白」寫下產業的情書:我們真的都很努力

文/記者許逸羣

第60屆戲劇金鐘獎典禮的序幕,由主持人曾寶儀以一席近9分鐘的開場獨白拉開,這不僅是一段引人入勝的個人表演,更是一份對臺灣影視產業現況、歷史脈絡與未來展望的深刻「共情」宣言。她巧妙地將典禮舞臺昇華爲一個跨越幕前幕後、串聯產業與觀衆的對話空間,使其超越了單純的榮耀派對,成爲一次全民共感的文化盛事。

▲第60屆戲劇金鐘獎典禮主持人曾寶儀。(圖/三立提供)

「我們真的都很努力」

曾寶儀的獨白開宗明義,一句「我們真的都很努力」觸動了無數影視工作者的心絃。這句話不僅是主持人的開場白,更是對整個產業生態系中每一位成員的致敬。她強調,頒獎典禮不僅僅是個榮耀的場合,更是一個讓夢想有機會被看見的平臺。

這份努力,回溯到臺灣影視產業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的變革,從初期少數頻道的「三頭」競爭,到如今百花齊放的多元內容時代,每一步都凝聚着無數人的汗水與熱情。曾寶儀的視野顯然不限於鎂光燈下的明星,她特別提及了燈光、導演等幕後獎項,細膩地指出這些看似不顯眼卻至關重要的環節,正是撐起一部作品的堅實骨架。

這種「共情」式的表述,讓金鐘獎從一個聚焦「明星」的殿堂,轉化爲一個擁抱「所有工作者」的集體榮耀。

▲曾寶儀的獨白感動無數影視工作者。(圖/三立提供)

戲劇的社會維度

曾寶儀的獨白進一步闡述了戲劇所承載的社會意義,遠不止於娛樂。她高呼「一部收視很高的戲劇,就是一代的回憶」,點出了戲劇與觀衆共同成長的記憶連結。更重要的是,她強調「戲劇打開了我們的視野」,並透過具體案例印證了臺灣影視內容的突破性與前瞻性。她以戲劇節目《今夜一起爲愛鼓掌》爲例,指出這部聚焦性諮商、療愈自我的影集,在30年前甚至10年前都難以想像會成爲主流,但如今臺灣卻是亞洲第一個全面聚焦性治療的影集產製者,展現了臺灣社會與創作的開放與進步。

同時,她也提到了《化外之醫》很有格局地展現出移工現在的困境,就是這個當下臺灣正在發生的事情,精準捕捉了戲劇作爲社會縮影、反映現實困境的關鍵角色。從性議題到社會邊緣羣體,臺灣戲劇的觸角不斷延伸,勇敢地觸碰各類題材,這不僅是內容創作的里程碑,更是社會意識進步的指標。

▲曾寶儀從幕前介紹到幕後,也不忘將金鐘還給觀衆。(圖/三立提供)

「不只是派對」:將金鐘還給觀衆

曾寶儀獨白最高潮,也是最能點題的部分,莫過於她對金鐘獎「是不是圈內人的派對」這個疑問的迴應。她明確指出:「不!因爲觀衆你看到喜歡的演員,喜歡的劇,你也很想跳起來『是我先看到他的』(影集《影后》的知名臺詞),這就是金鐘獎!」這句話不僅瞬間拉近了頒獎典禮與廣大觀衆的距離,更巧妙地將金鐘獎的終極價值迴歸到觀衆的共鳴與認同。

曾寶儀的金鐘開場獨白,無疑是今年典禮上最具分量與思考性的環節之一。她不僅展現了一位資深主持人的控場能力與機智,更透過其深刻的洞察力與真誠的共情,將個人的舞臺昇華爲整個產業的「共情」宣言。沒有五光十色的演出,而是靠真誠的獨白,爲金鐘60寫下了很棒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