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60/國父紀念館線上展揭密 首辦金鐘獎邀到剛出道張國榮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中)與「聚光成影:金鐘60」線上展館內策展團隊同仁合影。圖/國父紀念館提供

24歲剛出道的張國榮,就登上了首次在國父紀念館的金鐘獎頒獎典禮,而當時的主持人包括了銀霞、張琍敏和張小燕。今年是金鐘60週年,國父紀念館即起推出線上展「聚光成影:金鐘60,與我們同行的記憶風景」,邀請觀衆重溫跨越世代的悸動,上線的影片中,便有尚未大紅的張國榮青澀的表演身影。

國父紀念館表示,自1980年3月26日「第15屆金鐘獎頒獎典禮—國館陪你重溫時代的悸動」首次在國父紀念館舉行開始,60屆的金鐘獎,在此敲響了39屆。「大會堂」是無數金鐘帝后夢想起飛的起點,這座璀璨的大舞臺,見證了每位追夢者邁向金鐘獎的第一步,所綻放的萬丈星光。

1980年的第15次金鐘獎頒獎典禮,有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在國父紀念館舉辦、第一次採電視實況轉播。爲了打響金鐘獎在華人影視圈的地位,從主持人到來賓都是星光熠熠。來臺參加的香港明星包括了當紅的鄭少秋、沈殿霞,也有才出道三年、尚未大紅的張國榮,當時離他唱出成名曲《風繼續吹》還有三年時間,金鐘獎可以說是慧眼獨具。

金鐘60線上展與各大電視臺、廣播電臺、歌仔戲國寶楊麗花、資深廣播人洪瓊瑤與秦夢衆合作,收集了超過150件珍貴的圖片與影像展品,以另一種視角串起40多年來的大衆文化記憶,邀請大家重溫國館與金鐘獎的歷史軌跡,感受跨世代的悸動。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表示,金鐘獎典禮於1980年首次在國父紀念館舉行至2023年共辦理了39屆,不但見證了金鐘獎隨着時代的變遷,也看見了臺灣廣播電視傳播產業日新月異,今年國父紀念館特別策畫的「聚光成影:金鐘60,與我們同行的記憶風景」線上展,是以「光」爲意象,象徵金鐘盛典的至高榮光,也是記憶風景流轉的聲光及堅韌多樣的女性之光,疊映出臺灣大衆文化記憶的燦爛光影。

展覽分爲兩大單元,單元一「時光剪影」以國父紀念館辦理金鐘獎典禮的1980-2023年爲時間軸,分爲四個時代的光影切片,彷彿打開回憶寶箱,觀衆能從不同時期具代表性的影視廣播作品與金鐘獎典禮的變化中,感受廣播電視如何將大衆文化融入日常,化作陪伴我們一同成長的能量。單元二「女性之光」聚焦呈現女性在傳播產業與社會中閃耀的力量,讓觀衆能一窺電視廣播媒體背後較少人知的女性故事。展覽介紹23位分別於不同年代獲頒金鐘獎「特別獎」、「特別貢獻獎」、「終身成就獎」與「終身貢獻獎」傳播媒體產業的傑出女性,如何在幕前幕後發光發熱。

●「聚光成影:金鐘60,與我們同行的記憶風景」線上展覽網址:https://openmuseum.tw/muse/exhibition/ed28950790df7eddca9b934dd2c02d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