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週買超金額6.45億美元!觀望氣氛濃 外資青睞臺股
在市場投資情緒趨於謹慎之下,外資於新興亞股呈現賣多買少,但其中對臺股最青睞、買超金額近6.45億美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外資上週進出亞股概況
近一週在市場持續觀望對等關稅事件進展下,同時也擔心美國債務加劇,市場投資情緒趨於謹慎之下,外資於新興亞股呈現賣多買少,當中以對印度股市的賣超力道最重,近14.34億美元,其次則爲南韓2.45億美元,不過對臺股最青睞、買超金額近6.45億美元。
主動羣益臺灣強棒ETF(00982A)經理人陳沅易表示,雖然關稅事件餘波盪漾,但最差的情境評估應已過,但川普政策風格多變,與各國協商的進展仍需緊密關注。目前市場預估未來一年臺灣企業獲利年增率14%,PE則已回到長期平均15倍水準以下的14倍水準,加上臺灣企業本次庫存問題不如2022年嚴重,後續仍有望吸引資金配置。
安聯投信臺股團隊指出,因關稅與匯率而下修,但整體企業獲利仍有望成長,佈局上應更重視基本面與評價面。方向上可聚焦市佔率提升、滲透率增加、規格提升、產品組合優化、景氣循環末段;佈局主題可緊扣美國製造、《美墨加協定》(USMCA)、高殖利率、內需消費、輸美比重低等族羣或爲關稅不確定性下的避風港。後續可留意貿易談判進展、企業財報和經濟數據表現,並善用定期定額方式參與市場。
羣益印美戰略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向思穎分析,相較於多數全球主要股市今年來表現承壓,印度股市反倒逆勢繳出正報酬成績,後市來看,基於印度的經濟動能強勁,預估GDP成長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增速最快,同時印度內需龐大的優勢加持下,也令其受到關稅議題的影響程度相對較低,再搭配印度政府仍持續推動印度製造政策,而印度充沛的人力也吸引國際大廠前往佈局,爲全球供應鏈移轉趨勢下的受惠國之一,因此中長期而言,對於印度經濟和股市看法仍正向看待。
中信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強調,越南今年來漲幅3.76%,僅次於南韓、印度。隨着美、越兩國順利結束第二輪貿易談判,越南官方指出,談判取得正面進展,已確定部分議題已接近雙方的共識。另外,川普集團在越南投資達15億美元的工程項目正式動工,包括酒店、度假村和高爾夫球場,而川普次子(Eric Trump)親自出席動工儀式,越南總理範明政也到場,顯見川普政府與越南雙方關係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