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動了梅》瓊斯杯淪「自嗨杯」?!質疑聲不斷 球評李亦伸揭瓊斯杯真正價值

對於外界批評瓊斯杯賽事水準下降、成爲「自嗨杯」,球評李亦伸表示臺灣籃球的根本問題在於體制與教練層面的停滯。(資料照/中華籃協提供)

第44屆瓊斯杯籃球邀請賽於夏季熱鬧登場,這項擁有逾40年曆史的賽事,被視爲國內年度最大籃球盛會之一。籃球名評李亦伸(坤哥)表示,瓊斯杯對臺灣籃壇有着獨特意義,不僅是磨練年輕國手的舞臺,也是與世界接軌的重要窗口,「沒有瓊斯杯,我們就是鎖國了。」

本屆比賽,中華女籃最終排名第四,雖在最後一戰擊敗日本;男子組則分爲藍、白兩隊,藍隊奪得亞軍、白隊名列第四。坤哥坦言,賽事對國內球員的磨練價值仍高,但國際強隊受賽程衝突影響,派遣主力參賽的難度增加,像瓊斯杯常客南韓今年就缺席。對於外界批評賽事水準下降、成爲「自嗨杯」,坤哥直言,瓊斯杯是爲中華隊量身打造的邀請賽,應根據國手實力挑選1至3支勢均力敵的隊伍,「如果邀來美國、加拿大這類世界級勁旅,把中華隊打趴三、四十分,觀衆也不會想看。」他也指出,瓊斯杯密集賽制並非問題,教練可靈活輪休主力。更重要的是,透過與實力接近的隊伍交手,建立球員的信心與國際比賽經驗,才能達到練兵與娛樂並重的效果。

坤哥語重心長提醒,臺灣籃球的根本問題在於體制與教練層面的停滯。「我們的球員天賦上升,但教練比球員更停滯。」他舉例,日本女籃能以速度、節奏和戰術創造以小博大的機會,關鍵在於教練團的思維更新與訓練方式革新。他批評,近年中華男籃多由外籍教練執掌,本土教練缺乏國際觀與提升空間;女籃教練圈則是少數人輪替,缺乏新血與多元化思路。這些結構性問題,導致臺灣籃球在亞洲被日、韓、菲等國超越。

坤哥認爲,若要避免瓊斯杯票房與熱度下滑,必須同步提升中華隊實力,改革教練培訓制度,並在賽事安排上吸引更多具話題性和競爭力的隊伍參賽。「不是讓世界看見臺灣,而是我們要看見自己,才能真正看見世界。」他呼籲籃壇主事者,從政策、體制、教練能力到球員訓練全面檢視改革,讓瓊斯杯繼續成爲臺灣籃球的驕傲與推進器。至於國內男女籃能否重返亞洲前三,則有賴全體籃球人攜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