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塑膠、運費上漲 臺中樂器行生存大不易

臺中市樂器商業同事公會常務理事鄭啓富(右)提到大環境影響,樂器行生存不易。(李京升攝)

臺中全市合格登記樂器行約近60家,受大環境影響,金屬、塑膠等原物料上漲,且人力成本、運費增加,加上民衆購買樂器意願降低,樂器行銷售樂器毛利沒有1成等於虧錢,而樂器代理商也因關稅運費漲幅2成以上成本,讓樂器銷售雪上加霜,使得樂器行如今生存大不易。

臺中市樂器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鄭啓富表示,從新冠疫情之後,包括金屬銅鐵、塑膠等原物料費用連續成長,加上運輸成本上升,導致吉他等樂器的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上漲10至15%。

鄭啓富說,大環境影響價格,以1把2000多元的吉他來說,得多出300元成本,若是高單價20多萬元的鋼琴,至少增加3萬元成本,且近年3C產品發達,以往吉他、爵士鼓等熱門樂器,整體銷售量少5成。

陳姓樂器代理商提到,從疫情後人力成本大增,全球港口堵塞,使得運輸成本漲價,貨物沒人運輸擺在港口,衍伸出滯留費、貨櫃運費等費用,光是原物料從美國運輸、製作纔到臺灣販售,就得增加20%費用,諸多因素讓樂器和相關配件成本平均漲幅15%,以近年飆漲最明顯的銅價,讓銅鈸等樂器4月起至少漲20至25%。

林姓樂器行老闆指出,疫情期間因爲不能羣聚,也因這3年原材料價格上漲,直接影響教學用樂器的成本,導致一些學校難以負擔購置新樂器,各級學校逐漸解散音樂社、管樂社或吉他社等社團,不少樂器行庫存多,讓樂器行削價競爭。

鄭啓富表示,臺中各家樂器行近來賣出樂器看似有賺錢,但光是營業稅、發票稅和各項成本提高,即便低價售出,若沒有賣到一定利潤、毛利沒有1成,就等於虧錢,各家業者目前都努力撐着自行吸收成本,他自己則爲推廣音樂,也無償提供200支吉他給臺中、苗栗10所學校使用,盼提升臺中學子學音樂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