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改作文

古人把改作文的層次,貶低到「前世作惡,今世受到懲罰」的不堪地步。(本報資料照片)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前世殺了人,今世改作文」,古人把改作文的層次,貶低到「前世作惡,今世受到懲罰」的不堪地步,我一度笑到腸子打結。天阿,太傳神了。言爲心聲嘛!改作文的秘訣

老師改作文那是有秘訣的。最初坐上桌子,我也是按學生座號,依序從一號看起,但是一連看了三本,就令我想拍桌罵人,怎麼教過的字依然寫錯?諧音字滿篇都是?怎麼提醒多次的「的」、「得」依然分不清楚? 哦,連標點符號都僅僅只會用五個? 後來發現會用逗點、句點、頓號、問號、驚歎號,還算檔次高的;差的只會用三個,那就是開篇用逗點,中間偶然有一兩個頓號,以及結束時用句號。我曾公開的問:「爲什麼十五個標點符號,你們只用三個五個,讓其他的閒置不用?」學生們嘻皮笑臉的說:「提起筆寫,當然是逗號;中間瞎扯,需要用幾個頓號來充場面;既然已經寫完了,當然是用句號囉!」如此這般,大約改了十本之後,就會心生疲倦,站起來有想要「撕簿子」的衝動。如果那一天,可以一口氣改完十五本左右,而不生氣到冒煙,那就要犒賞自己,好好的吃一頓。咦,賺錢不易,今天忙甚,太勞苦功高了。

根據經驗,我改作文的步驟如下:先從一疊作文簿裡面,抽出班上幾個「得意弟子」的作品,從那些高材生的本子上,找到教書的「信心」,得到一些回饋。這些學生的作品,維持一定的水準,字數都有五百字,分量達標。然後有清晰的思路,見解也頗爲獨到,雖然不成熟,卻不失童趣!有時也會幽默的吐嘈:「你們大人都可以怎樣怎樣,哼,不公平!」或者:「爲什麼小孩子不可以?你覺得公平嗎?」博我一笑!紅筆所到之處,一句一個紅圈,一段結束兩個紅圈,每逢佳句,不論出現的是景句、情句、理句、警句,都不吝一路連圈到底。然後挑出學生用心經營的句子,在紙上和他交流,下個用心的評論,安慰小小的心靈,絕對有去有回;不會用「語氣通順」、「真情流露」等慣用語,讓他的等待失望!教幾個「小小蒙童」,果然其樂無比!不知這是不是古人所云:「吃人蔘果」的滋味,我確實覺得,學生的佳文妙句,真正「秀色可餐」。

「感想」,是不敢想

過了這一段風景,以下就要忍受過山車似的起伏,受盡文字凌虐了!專家說,現代的孩子,大半「文字通順,創意不足,沒有內容。」一針見血!現在人手一部手機,文化刺激處處都在。於是學生的作品猶如同一個工廠出品,文章的開頭,大都老氣橫秋,或者語不驚人死不休,可是寫着寫着,有的虎頭蛇尾,草草結束;有的則尾大不掉,最終不知所云。

印象最深的一次,有個學生在短短几行結束時,赫然寫道:「祝老師身體健康,精神愉快!」我把他叫來,鄭重的說:「老師身體很健康,精神也很愉快。但請你不要爲了加長文章,多攙混十一個字進去,別人以爲老師快掛了!」一語拆穿他拉長文字的詭計,全班聽了,發出鬨堂大笑,看來都心領神會!

老師有出作文題目的自由,但學生有亂打蠻纏的本事:「老師,這個題目太難了,換一個好嗎?」看那悲情的臉孔,慈悲心大發,連出三個,自由選擇一個,然而總有人不滿意,僵持不下,已然浪費了十五分鐘;最後決定只出一個,強制執行,這樣比較容易達成目標。我問過學生:「你們覺得哪一段最難寫?」有人說開頭,有人說結尾,有人說中間,大多數表示:「最討厭感想,感想就是不敢想。」我說:「感,就是感動,寫文章最先要感動自己,這是感性的寫法;想就是說出想法,一路都寫到快要結束了,自然彙集出一點想法,這是理性的交代。」

日記式二段作文法

還是有學生臨死掙扎,耍賴的問:「我可以用寫日記的方法嗎?」我聽傻了,也聽出了興趣,發出請教:「沒聽說過什麼日記式的寫法,那是什麼門派?願聞其詳。」那說話的女生,哈哈一笑,認真的說:「這個門派,屬於安親班門派,交作業最快,五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只需寫兩段就可以了:第一段用《今天我》來開頭,我今天做了什麼壞事,或是做了什麼好事。第二段就用《我覺得》來開頭,若是作好事,我要堅持做下去;若作壞事,我要儘快改過來。」我不解,問:「如果文章結束不了,怎麼辦?」那女生乾脆的搖搖頭,說:「不寫了,自然的死亡,就是結束啦!」我目瞪口呆,真想再問,要把這招術叫做「開門見山」?或者「平鋪直敘」?

做老師的人好像怎麼也鬥不過學生,第一、他們人多勢衆。第二、他們畢竟年輕,腦筋動得快!老師出的作文題目,若是偏向學習類,作文結束的公式如下:「謝謝老師的教導,今天學會了某某修辭法,我以後會應用在寫作文上,這樣,我的文章就會突飛猛進,謝謝老師辛苦的教導。」出的題若是遊記類,學生的結束大致是:「這個地方真是太好玩了,我的家人都沒有去過,我回去告訴爸媽,請他們帶我再來玩。」還有一種萬用法,永遠不會出錯:「現在我還是一個學生,我的工作就是要好好讀書,將來孝順父母,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做一個社會上有用的人。」

請老師答題

現在的孩子在上小學以前大部分都經過「幼稚園」階段;上小學之後,大部分也經過「安親班」的洗禮。這兩個地方,都會教大量的成語。多半以發「閱讀測驗」試卷,用遊戲的方法,讓學生記住成語,所以現在學生作文不缺成語,相反地,成語氾濫,用起成語都是一串一串的。像從大鍋裡拿起一粒糉子,下手撈起一個,卻帶出一串。學生的絕招,就是用成語「攻勢」,來博取分數。例如說到吃的方面,一大堆成語自動滾出來:色香味俱全、垂涎三尺、柔軟Q彈、鮮嫩多汁、百吃不厭、吮指回味……,誒,奇怪了,用了這麼多形容詞,五味雜陳,被形容的食物反而不香了,令人完全無感。我每次都要說:「請不要再垂涎三尺,請不要口水流滿地了!」

寫風景文章的時候,,學生會舉手當場問:「老師,描寫風景的成語,除了風和日麗、青天白雲、紅花綠葉、小橋流水、波光粼粼、綠草如茵、柳暗花明、風光明媚......,還可以用什麼?」這種是請老師做「選擇題」;還有一招,乃是請老師做「填充題」。在作文簿上用成語,四個字中若有一個字不會寫,學生就空格,讓老師自動填寫。老師當然會乖乖填上,但也會在簿子旁邊畫一個空格,請他重寫一次,增長記性。

可是你畫你的格子,簿子收回來,翻開一看,我真懷疑他根本沒看,空格依舊空白。學生之間的流行語,就是:「嗷,隨便啦!」被打敗的就是老師。我該如何?孔子大師,請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