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秘史:做掉老丈人,自立總統?“一代毒王”坤沙的隱秘往事
2007年10月26日,緬甸仰光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葬禮。
躺在棺槨之中的老人叫,坤沙。
對,就是那個曾稱霸金三角,被譽爲“毒王”的大毒梟坤沙。
坤沙不一定是世界排名前幾的毒梟,但一定是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毒梟。
無論是坊間的奇聞怪談,還是各種影視劇中,都有坤沙的身影。
今天,就聊一聊這個臭名昭著的大毒梟,坤沙。
1933年,坤沙出生於緬甸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
他身上有一點中國血統,先祖是從中國雲南遷居到撣邦的,到坤沙這是第8代。
經過幾代人的積累,坤沙的祖父坤宜賽已經成爲萊莫山一帶撣族的頭頭。
用我們比較熟悉的說法就是,坤沙算是個官三代。
坤沙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是被一個叫崑山的親戚撫養長大。
他原本可以靠着祖輩的榮光,做一個衣食無憂的官三代,但49年發生的一件大事兒,改變了他的一生。
這一年我們建國,常凱申年底帶着嫡系部隊撤到了灣灣,建立了蔣家王朝。
蔣家王朝因爲“江南刺殺案”,被竹聯幫陳啓禮意外終結,這個萬小刀前面已經寫過了(《臺灣竹聯幫的江湖往事(下):江南刺殺案的真相,兩位大佬的選擇》),沒看過的小夥伴可以看一下。
還有一路敗軍去了香港,也就是創立了14K的葛肇煌這一脈。
關於香港黑幫的故事,現在已經在準備了,大家可以再等一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脈敗軍(第8和第26軍)從雲南輾轉到緬甸,在金三角安了家。
這一脈嚴格來說,跟葛肇煌不太一樣,不算純粹的敗軍。
當年常凱申對大陸依然有覬覦之心,曾想利用金三角作爲日後反攻的跳板,所以這一路敗軍並沒有被徹底放棄,跟常凱申和美國還有一定聯繫。
不過當時他們面臨一個嚴峻而又現實的問題,軍費從哪兒來?
常凱申已經退居到灣灣了,他不可能給,美國更不可能。
於是,就只剩下一條路,自給自足。
常凱申和美國默許,金三角這一脈的敗軍可以種植鴉片,以此來解決軍費問題。
這爲日後坤沙的崛起,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金三角的鴉片種植史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清朝鴉片戰爭的時候。
那時候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戰敗,簽訂了《南京條約》,允許鴉片合法交易。
當時英國運輸鴉片主要靠海運,運輸成本很高,主要是時間太長。
爲了擴大利益,英國殖民者選中金三角這塊地方,大批量種植鴉片,然後輸送到內地,這樣節省了很多成本。
不過英國殖民一直有一個特點,就是佔你地方用你的人,但是不咋管。所以金三角雖然有很多人種植鴉片,但一直都是以家庭爲單位,沒有產業化。
國軍敗退到這裡之後,情況發生了改變。
他們用軍事化管理,統一規劃、統一種植,很快就讓金三角的鴉片產業,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那時候金三角被分割成很多小片區,每個小片區都有一個頭頭,每個頭頭手下都有一支私人武裝,頭頭叫做酋長。
坤沙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坤沙上位的手段有點意思,是靠給別人倒插門。
60年代左右,坤沙看到鴉片種植的潛力,娶了一個酋長的女兒。
在酋長的幫助下,他成爲這個小片區的二把手。
不過這種私人武裝,在國軍面前根本不夠看。
他們雖然是敗軍,但畢竟是正規軍出身,對付這些小嘍嘍,根本就是降維打擊。
坤沙看明白局勢後,十分果斷做出了一個選擇。
他親手幹掉自己的老丈人,把老丈人當成投名狀,投靠了國軍。
那時候國軍地盤變大,也需要一個當地人做代言人,於是收下了坤沙。
有了國軍在背後撐腰之後,坤沙開始收編吞噬附近的小勢力,逐漸在緬北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武裝,擁有了自己的地盤。
這時候,坤沙還做了兩個很聰明的決定,讓自己的實力發生質的變化。
一方面,他利用國軍對自己手下私人武裝進行正規的軍事化培訓,增強他們的戰鬥力。
另一方面,他不斷升級提煉設備,完善提純技術。
最終坤沙搞出來一個98%純度的海洛因,取名爲4號。
這個高純度的海洛因,讓全世界的癮君子欲罷不能。
憑藉4號海洛因,坤沙很快就成爲全球最大的海洛因供應商,他一人就佔了市場的七成。
那時候,坤沙就有了“世界毒王”的名號。
但坤沙野心很大,他並不滿足於此,他還想要進步。
有錢又有槍的坤沙,開始拓展業務範圍。
他逐漸把手伸向走私生意,一開始是走私寶石、毒品,後來又開始走私軍火。
隨着業務範圍越來越廣,坤沙的勢力也越來越大。最高峰,他手下的私人武裝人數多達2萬多人。
規模擴大後,他不甘心只賺這些錢。
他讓手下在緬甸各大重要路口設立關卡,徵收各種類型的稅費。
設置關卡,跟以前土匪攔路差不多,收的是保護費。但徵收稅費,這就不一樣了,這需要有一個合法合規的名目。
於是,坤沙故技重施。
1962年,緬甸發生了一場政變,將軍奈溫成功上位,成爲緬甸政府最高領導人。
他宣佈,各地武裝勢力如果聽從政府號令,將會獲得合法身份,成爲國家軍事力量組成的一部分。
聽到這句話,坤沙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他積極響應奈溫的號召,帶着附近大大小小的勢力投誠。
奈溫見坤沙如此上道,給他封了個“弄亮地區民衆自衛隊”,並且給他發放武器。
有了正規旗號,還有政府提供的武器,坤沙開始四處征戰,趁機擴大自己的地盤。
幾年下來,坤沙已經成爲緬甸的“地下國王”,誰見了坤沙都要叫一聲將軍。
可誰都沒想到,就在這時坤沙竟然一腳踢開奈溫政府,投奔了撣邦叛軍。
成爲叛軍之後,坤沙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他開始在自己的地盤上,大肆種植罌粟,並且建立自己的毒品加工廠,實現上下游產業一條龍。
而他的崛起,終於引起緬甸另一大毒梟羅星漢的注意。
1967年,坤沙跟羅星漢來了一場大戰,最終坤沙獲得了勝利。
打敗羅星漢後,坤沙接管了對方大部分地盤和資源,成爲金三角真正的霸主。
他開始跟周圍的政府做起了生意,堂而皇之的把鴉片賣給他們,跟之前英政府的那一套很像。
不過緬甸政府向來就亂,其中有很多不同勢力。
有一些勢力願意跟坤沙做生意,也有一些勢力想要幹掉坤沙。
這一年,坤沙在去參加緬北軍區的官方會議時,中途被緬甸政府抓住,並且判處死刑。
不過,緬甸政府並不敢真的處死坤沙,畢竟他手下還有一隻戰鬥力很強的私人武裝。
就在這個時候,國軍一個叫張蘇泉的人把當初常凱申在國內搞得那一套,照搬了過來。
他把坤沙的私人武裝改名成“撣邦革命軍”,聲稱坤沙是爲了金三角地區的穩定而一直努力戰鬥。
這話聽起來有點扯,坤沙一個毒梟怎麼還成了“民族英雄”?
但放在生活在金三角地區的種植戶身上,這話是說得通的。
如果金三角總是打來打去,那麼最苦的人肯定是那些最底層的種植戶。
不僅隨時有生命危險,就連種植出來的罌粟也可能隨時被零元購。
坤沙雖然不是啥好人,但起碼能讓他們免於戰火。
所以張蘇泉這個口號一打出來,確實有一部分人站在了坤沙這一邊。
1973年4月,張蘇泉設計綁架了兩名蘇聯醫生,以此要求緬甸政府交換坤沙。
像緬甸這種彈丸小國,根本不敢招惹蘇聯,於是5個月後,他們放掉了坤沙,要求他每月向緬甸保安部門報告自己的行蹤。
但傻子都知道,這就是緬甸政府強行挽尊。
經過這件事兒,坤沙的勢力大受打擊,再加上緬甸軍隊的不斷追剿,坤沙不得不持續向南撤退,最後退入了國軍殘部所在的泰國境內。
不過他想要進步的心,始終都沒有變。
1978年,越南軍隊入侵柬埔寨,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坤沙抓住機會,趁機收復失地,勢力再一次回到了頂峰。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坤沙以毒養軍,培養了一支真正現代化的武裝部隊。
他給軍隊立下嚴苛的軍規,任何人不允許吸食毒品,如有違反,當場處決。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支武裝部隊成爲坤沙最大的底氣。
1994年,坤沙公開宣佈,成立“撣邦共和國”,由他自己擔任總統。
這個消息傳出後,周圍各國開始加緊對坤沙的圍剿,其中最賣力的就是緬甸政府。
這一年5月份,坤沙跟緬甸軍展開了一場大型戰鬥。
他雖然武器裝備都領先對方,但依然被緬甸軍打得節節敗退。
與此同時,坤沙販毒集團內部也出現危機。
很多人加入坤沙的販毒集團,只是想販毒賺錢,沒想到坤沙竟然跟政府對着幹。
再加上坤沙疑心病很重,尤其是對那些跟隨自己多年的老人,導致很多人“棄暗投明”。
最終,坤沙的獨立王國在堅持了兩年後,走向了終點。
1996年1月1日,坤沙宣佈向緬甸政府投降。
這一次緬甸政府沒有給坤沙留下任何東山再起的機會,政府軍陸續佔據了坤沙多個據點,徹底將這個販毒集團消滅。
1998年,坤沙宣佈“退休”,從此隱居在緬甸仰光,一直到2007年去世。
坤沙“退休”後,金三角的格局並沒有因此改變。直到如今,這裡都依然是龐大販毒市場的主要原料供應地之一。
因爲只要有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哪怕胡說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