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永續-金融投融資永續策略 驅動淨零治理基礎
今年在全球氣候法制的推動決心之下,金融業更必須學會善用工具、資源以瞭解相關的數字規則與其核心要求,朝向永續淨零的道路邁進。圖/Pixabay
去年(2024年)第29次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9)在亞塞拜然巴庫討論對貧困國家的氣候資金支持和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並分享與探討如何利用數位技術進行氣候行動;2023年TCFD最後一次利用AI技術分析國際揭露程度並退場後,則由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的永續揭露準則第S2號接棒。
同年,關於政策推動的有效性,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下屬發起人委員會(COSO)發佈提升永續報導可靠性的指引,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也於去年開始要求上市櫃公司今年起將永續資訊管理納入內部控制制度,並可從最新公告的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金融業溫室氣體盤查、確信及減碳目標、策略及具體行動計劃相關資訊揭露時程等規定,正逐步落實氣候法制的淨零治理基礎。
綜觀前述國際和國內的政策與發展,皆是爲了避免氣候風險的發生,而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在可妥適管理風險的基礎上,其實是機會與報酬的可能。許多淨零診斷輔導顧問團實地走訪各行各業,的確看到許多氣候轉型機會,例如二氧化碳利用的化學產業、在地化生產的中藥行、引入機械手臂智慧化生產的製造業等,亦成爲淨零減碳的標竿案例。
另外,則是在AI爆炸性成長的契機,可善用其特性賦能以快速擴大服務內容與量能,並透過人機協作維持服務品質,幫助金融業針對投融資客戶快速取得氣候轉型金融評比,進行客羣分析與運用策略,同時配合自身減碳路徑擬定淨零轉型策略與行動,達到精準投放資金、資源給有淨零節能減碳意願、潛力之企業,也可舒緩企業因資源、資訊理解不對等所產生之碳焦慮。除增加客戶的黏着度,亦逐步達成金融業的永續發展目標與使命,並有效滿足範疇三類別15的碳管理與揭露等需求。
今年在全球氣候法制的推動決心之下,金融業更必須學會善用工具、資源以瞭解相關的數字規則與其核心要求,朝向永續淨零的道路邁進,避免繞遠路或誤入歧途。展望國家將於2026年試行國家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機制,金融業者如何制定氣候政策、風險管理及指標目標以因應未來變化快速的揭露規範,同時提升氣候韌性並實質推動綠色及轉型金融,進行資源、資本配置進行策略佈局,並持續關注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