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掀巨浪 達人提醒接下來投資基金要注意這件事
金融市場瀰漫恐慌氛圍。 路透
過去兩週,全球金融市場被一位「番癲」的老人搞得天翻地覆,投資人更是寢食難安,所接受的震撼教育強度應該是有生以來從未經歷的!這個時候經濟日報來邀稿,姐夫開玩笑跟小編說,現在寫什麼都不對,因爲可能馬上就被「那個瘋子」打臉吧!想了又想,決定來「講古」,提醒大家過往發生股災時,投資基金可能會發生的事,以便因應,供參考。
如果股市、債市再下跌,基金(包括ETF)的規模也會縮水,可能就會面臨被清算的命運,因此,如果你手中有規模5億元(臺幣)以下的基金(ETF),那可能就要列爲高危險羣了,若還低於3億元,那隻能祈禱有「奇蹟」發生!事實上,今年以來也已經有多檔ETF及主動基金申請下市,而且股票、債券、平衡型皆有。
怎麼漲的就怎麼跌,一直都是金融市場不變的定律,前兩年風光至極的科技類股,尤其是與AI、半導體相關的標的更是成爲吸金利器,如今全都成了重災區。先前在寫今年投資組合建議時,就有說可以考慮降低科技股佔比較高的ETF或基金,然後多留意金融股持股比率高的標的,雖然這波股災誰都受害,但假使當時有調整投資組合者,或許傷可以少一點,就算現在問姐夫,姐夫還是維持一樣的看法,現在調整或許晚了點,但還是要做,因爲科技股的關稅鳥事還沒結束,甚至才正要開始呢!
臺灣投資人過去兩年瘋狂搶進高股息ETF,果真印驗了去年姐夫在臉書寫的一句金融界流傳的「笑話」:今日的業績,明日的業障。行情好的時候,說這種話很刺耳,投資人不愛聽,業者聽了可能也覺得姐夫在觸黴頭,但姐夫立場沒變過,一直都強調,這不是產品不好,而是進場時機的問題,趁受傷有痛感時記得這教訓,下次就別再犯了。
倒是接下來要注意一件事,5月份會是ETF調整成分股的密集期,剛好此時發生了股災,所以,如果只按殖利率高的標準來選標的,恐怕會有失真的現象,因爲去年很多公司很賺錢,今年配發利息也會很慷慨,最近股價下跌幅度大,因此也同步拉擡了殖利率,然而,如果接下來行情依然沒起色,那麼就算新換的成分股或是殖利率很誘人,可是萬一股價直直落,那就會發生「賺了利息,賠了價差」的尷尬情況,要特別留意,尤其是科技股。
雖說大家心裡可能都有數,川普徵關稅一定會影響到金融市場,但絕對沒想到會掀起如此的濤天巨浪,絕大部分的投資人都是苦主,而選此時募集新基金的公司更是「寶寶心裡苦,但不說」,多檔基金或ETF早就排定在四、五月展開募集作業,偏偏碰上這世紀級的金融災難,只能嘆「生不逢時」,其中還包括了第一檔主動式ETF。不過,姐夫也要說,依照歷史經驗,在市場艱困時期募集的基金之後都有不錯的績效,因爲剛好在相對低檔進場,但要享受這「苦盡甘來遇到你」的滋味,前提是這產品要挺得住,因爲過去也有不少這類基金因爲募集成績太不理想,規模無法成長,再碰上個風吹草動,就很容易走入歷史了。
最後,姐夫要再次提醒大家,無論如何,手上一定要留一定金額現金,就算行情再好也不要All IN,要不然,像最近這樣碰上災難,資金全套牢,影響資金調度,心情不好,壓力也大,而且碰到低檔沒有子彈可以逢低承接、平均成本,心裡會更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