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漢光演習更久更逼真 提高民眾危機意識
國軍「漢光41號」實兵操演今天進入第8天,「金融時報」報導,臺灣軍方將這次演習帶到百姓家門口,爲的是加強準備中國若發動攻擊的實際情況,也提高民衆對這類危機的意識。
國軍年度重大軍事演習「漢光41號」實兵操演9日起至18日間實施,過往實兵天數多爲5天4夜,今年因敵情威脅嚴峻,延長爲10天9夜,並實施無劇本、不間斷的連續演練,被稱爲是史上最長的漢光。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15日發佈以「臺灣軍方將防範中國入侵帶到百姓家門口」(Taiwan’smilitary takes preparation for Chinese invasion tocivilians’ doorsteps)爲標題的報導,強調今年漢光演習聚焦防禦高密度城市等更真實的情境。
報導指出,過去10年來,中國在臺灣周邊軍演的規模與範圍日益擴大。作爲因應,臺灣已着手加強國防,特別是在俄羅斯2022年初全面入侵烏克蘭後。
去年漢光演習已改採無劇本、實戰化演練,今年則更進一步,創下多項「第一次」。譬如14日演練透過捷運執行「物資轉用」科目時,測試中國飛彈襲臺下的「戰場生存能力」,就是首度將大衆運輸系統納入用兵規劃,當天憲兵亦揹負了FIM-92人攜式刺針飛彈。
此外,今年演習持續整整10天,更是以往的兩倍。
今年臺灣軍方也不再像以往那樣,僅止於模擬擊退登陸灘岸的來犯共軍,而是在共軍幾乎天天在臺灣周邊操演的情況下,演練如何因應中國突然「由演轉戰」。
演習最後4天更將專門演練在全國各地持久作戰,這是軍方過去一直避免公開討論的情境。
此次演習召集的後備軍人人數接近2萬2000名,不僅創下41年來之最,也昭示保衛臺灣得靠整個社會共同努力。另外,演習納入美國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HIMARS),亦爲歷來首見。
報導指出,這次演習最容易察覺到的改變是更加貼近臺灣民衆,戰車、運兵車、大型機動飛彈發射器在臺灣大多數非山區的高密度都市內穿梭。
但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上週至少發生3起涉及軍用車輛的事故,包含一輛美製帕拉丁型(Paladin)自走砲誤入狹窄住宅區街道,毀損路旁多輛汽車、鐵窗及水塔;一輛戰車撞凹路邊一輛違停汽車;一輛愛國者(Patriot)防空飛彈車試圖轉彎時,卡在一家麪店的雨遮下。
一名外國軍官觀察指出,上述事故凸顯臺灣城市地貌有多複雜,「對攻擊者來說,這會是一場惡夢」。他認爲這種情況「確實非常易於防守,但只有在你自己的部隊精通如何在這種迷宮中行動才適用」。
但臺灣百姓仍保持耐心,汽車被自走砲毀損的一名女性說:「他們必須訓練,我理解。而且我們的街道真的太窄了。」
金融時報報導並提到,參謀總長梅家樹上將曾強調,操演訓練應實現「任務式指揮」。這個概念指的是不靠上級指揮官管理細節,授權各部隊執行自身任務。
一名高階軍官表示:「若中國發動攻擊,首先受損的將是我們的通信系統。所以如果我們要談實戰化演練,就必須訓練部隊與上級切斷聯繫的情況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