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高市早苗不能也不該成爲「安倍2.0」

高市早苗4日結束自民黨總裁(黨魁)選舉後,首度進入總裁辦公室入座。(圖/美聯社)

英國《金融時報》8日社論稱,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若成爲下任首相「不能、也不該試圖成爲安倍2.0」。該報認爲,高市應在延續安倍精神的同時,發展屬於自己的經濟戰略——「高市經濟學」(Takaichi-nomics),以應對當前通膨、財政與勞動市場的新挑戰。

文中指出,外界普遍預期高市將延續安倍在2012年至2020年推行的「安倍經濟學」,透過財政刺激、寬鬆貨幣與結構性改革來重振日本經濟。然而,如今日本政經局勢已與安倍時代迥異。當時的安倍經濟學是爲了讓日本脫離通貨緊縮,而高市面臨的首要挑戰,則是如何緩解物價上升對家庭造成的壓力,並避免國民將通膨與生活水準下降畫上等號。

此外,自民黨如今在國會兩院皆失去多數,政治影響力明顯削弱。社論警告,高市若爲確保政局穩定,勢必得與反對黨協商,恐因此採納發放現金和減稅等短期措施。該報建議,高市應審慎控制支出,將財政支持集中於「最困難的羣體與最具生產力的領域」,並避免阻礙日銀進一步貨幣政策正常化。

文章同時建議,高市在推動結構改革時應更積極促進女性勞動參與。雖然安倍經濟學曾以「推動女性活躍於職場」爲目標,但2012年以來,日本在世界經濟論壇的性別平等指數排名反而下降。作爲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候選人,高市有能力改寫這一困境。她承諾將女性內閣比例提升至「北歐水準」,並提出托育補助與保姆費用減稅等方案;不過,該報認爲,若要真正吸引女性重返職場,還需更全面的育兒與工作環境改革。

在外交層面,文章分析,高市在移民問題採取右翼立場,有助她延續安倍與川普之間的良好關係,並嘗試重新談判兩國今年稍早簽訂的貿易協議。然而,即便她能複製兩人之間的「化學反應」,美國作爲盟友的穩定性已遠不如以往,日本應尋求更具自主性的外交路線。

《金融時報》在結尾強調,高市早苗的政治地位與國際形勢皆與十年前不同。她若想成爲稱職的繼承者,就必須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高市經濟學」,以迴應新時代的挑戰。該報直言:「無論在國內或國際舞臺上,高市都不能、也不應該試圖成爲安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