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三業對陸曝險 再探底
金管會統計至今年3月底,金融三業對大陸曝險已降至8,945億元。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融三業對陸曝險
大陸房產、債務危機未除,中美貿易戰又劍拔弩張,金融三業對陸曝險持續探底。金管會統計至今年3月底,金融三業(銀行、保險、證期投信)對大陸曝險已降至8,945億元,繼去年底跌破兆元大關,今年首季再掉到9,000億元之下,年減1,426億元或13.75%,續創有統計以來新低,包括授信、投資、資金拆存全面縮手。
對陸曝險逐季下降,主要是國銀持續關注大陸風險。銀行局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國銀對陸曝險8,255億元、年減1,274億元或13.37%,雙創新低。其中資金拆存從去年3月881億元掉到655億元、年減幅25.6%;授信從去年6,293億元掉到5,514億元、年減12.37%;投資從去年2,355億掉到2,085億元、年減11.46%。
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分析,對陸曝險逐季下降,主要是國銀持續關注大陸風險,包括經濟成長趨緩、債務以及房地產泡沫的風險增加,所以對大陸投資、授信、資金拆存都持審慎保守態度,並以資金拆存年減率最多,主要是業務委縮資金拆存也會跟着萎縮。
目前對陸曝險佔淨值倍數比率前三大的銀行爲中信銀行56.8%、凱基銀行44.4%、永豐銀行38.6%,但對陸曝險只算分行,子行計入投資而不計授信,中信銀比率高主要因大陸業務做得比較大,及少數在大陸可做消金業務的分行。
王允中指出,銀行局對國銀大陸曝險除定期控管,也要求銀行要做內部監控,且對大陸放款備抵呆帳提存比率要求爲1.5%,比國內一般放款的1%比率高,目前風險可控。
證期局表示,證券期貨投信投顧業對陸曝險達113.9億元,年減逾4億元,主要就是證券商曝險下降,因爲財務性投資、自營部位減少。
保險局說明,截至3月底,保險業投資大陸地區主要是有價證券部分,壽險業投資達577億元、產險業自2023年1月起就無投資大陸,所以主要都是壽險的投資,佔保險業可運用資金僅0.17%,相較對去年同期減少147億元、年減率達20%,曝險下降主要與大陸政經情勢、風險提高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