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下的希望之光 臺灣「這年」首次發放消費券

爲了刺激民衆消費振興經濟,政府發放三千六百元消費券紅包,昨天下午起,許多民衆利用年前的最後一個假日前往購物中心添購年貨,將賣場擠的水泄不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9/01/18 侯世駿攝影)

【推薦閱讀】 你若酒駕,我就改嫁!那些年交通安全宣導標語 臺灣錢淹腳目的時代 家庭主婦提菜籃看盤炒股

回顧2009年臺灣首次發放振興消費券,當時面臨全球的經濟問題,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再到2009年華爾街引發的金融海嘯,對臺灣經濟的影響並不在於金融體系崩盤,而是主要外銷市場消費需求減少,包括美國、歐盟等消費市場萎縮,這也讓以外銷爲主的臺灣,外銷訂單金額首次出現衰退的現象。

2008年,政府提出救經濟各項措施中,除了有擴大公共工程,還有衆所期待的「振興消費券」發放,當年規劃所有國民都可享有新臺幣3600元面額的消費券,藉以激勵內需市場。記得當時,消費券趕在農曆春節前發放,成了民衆相當期待的「紅包」。在2009年1月18日發放第一天,全國各縣市14,000個發券所都出現不少的排隊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