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回饋論壇6日登場 金管會打造永續正向循環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聯合報系資料照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金融機構長期以來已自發性地投入社會各項回饋行動,他對此高度肯定,但期望未來金融業的回饋行動,能朝向更有系統性、整合性與前瞻性的方向發展,因此,他將分階段來推動「金融大回饋」,逐步引導金融機構內化回饋社會思維,並形成可持續的行動模式。
經濟日報本週三(6日)將舉行「金融大回饋論壇--金融與社會共好」,彭金隆將出席致詞,說明「金融大回饋」的政策理念。爲使金融市場發展成果讓全民共享,金管會研議推出「金融大回饋計劃」,目前正與金融總會共同研商,預計下半年提出具體措施,受到業界矚目。本論壇由兆豐銀行、富邦金控、玉山金控暨玉山銀行、永豐金控暨永豐銀行、彰化銀行等協辦。
彭金隆特地說明金融大回饋理念,他表示,在安全的基礎上,持續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是金管會的政策理念。金融業爲特許事業,是根基於社會的信任與託付,因此金融機構因發展政策的開放得以擴展各項業務,效益除了回饋給股東或業務成長外,回饋對象應涵蓋基層員工、客戶及社會大衆。
彭金隆表示,金融業的資金主要來自社會大衆,業務的成長與茁壯更有賴於社會大衆信賴。金管會推動「金融大回饋」計劃,就是希望強化金融業與社會的連結。讓社會上有任何需要被關注與照拂的角落,都有金融機構投入回饋的身影。透過這個計劃的持續推動,打造「社會有感、全民共享」的新金融價值,建立永續互信的正向循環,讓金融業不再只是冰冷的數字與交易,而是能夠貼近民衆、迴應社會需求的溫暖力量。
彭金隆說,期望金融業透過自發性系統性回饋行動,形成金融與社會良性互動、共榮共好的正向循環。這正是金管會推動「金融大回饋」的初衷與核心理念。
據瞭解,金融大回饋計劃將要求金融機構揭露對基層員工、客戶與社會大衆的相關資料或數據。金管會將採柔性引導與正向激勵並行的方式,鼓勵金融機構依其規模、資源與發展策略,自主規劃回饋方案,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期待藉由金融業自發性參與,展現落實社會責任的積極態度。
本論壇歡迎讀者免費報名。
本論壇歡迎讀者免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