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達返京最高峰!流感正流行,北京市疾控提醒→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張磊 校對 張彥君

流感是一種季節性流行的傳染病,也是每年冬春季最主要的呼吸道傳染病,曾引發全球性大流行。

流感的症狀與其他呼吸道感染有類似之處,但也可引發下呼吸道感染,重可致死,全球每年均有因流感死亡的重症病例。

春節假期剛剛結束,部分市民正在返京途中。北京市疾控昨日提醒,北京仍處於流感高發期,市民出行應當注意防護。

━━━━━

少數流感患者可發展成重型/危重型病例

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節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據瞭解,流感大多爲自限性,少數患者因出現肺炎等併發症或基礎疾病加重可發展成重型/危重型病例,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急性壞死性腦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而死亡。

━━━━━

北京仍處流感高發期

北京市疾控今日表示,目前北京市仍處於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

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王全意告訴新京報記者,北京流感流行季基本從10月、11月開始,通常在元旦前後達到高峰,持續到次年3月。流感的流行強度一般決定了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強度,是首要需要預防的疾病。

“作爲季節性流行的傳染病,流感每年如期而至,普通人到了秋冬季就要做好預防準備。”他表示,接種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保護手段之一,流感疫苗在預防感染上能起到中等保護的效果,在預防重症和死亡方面,能起到非常好的保護效果,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人羣、小孩,一定要每年堅持接種。通常接種流感疫苗2到4周以後抗體可達到保護性的水平。

釋疑1:流感有何症狀?

北京市疾控介紹,流感一般表現爲急性起病、發熱(部分病例可出現高熱,達39℃-40℃),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痠痛、極度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面潮紅,結膜輕度充血,也可有嘔吐、腹瀉等症狀。

輕症流感常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其發熱和全身症狀更明顯。

重症病例可出現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等肺外表現及多種併發症,甚至死亡。

5歲以下兒童、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或體質虛弱者更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

釋疑2:哪些人羣爲高危人羣?

作爲季節性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流感每年均導致死亡病例。

對於流感,人羣普遍易感。其中高齡、肥胖、伴有神經系統疾病等人羣屬於高危人羣。

根據最新的流感診療方案,有幾類人羣感染流感病毒後較易發展爲重型/危重型病例:

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

年齡≥65歲的老年人;

伴有以下疾病或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肥胖者;

妊娠及圍產期婦女。

釋疑3:爲何年輕人也會因流感死亡?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專家介紹,儘管年輕人相較於老年人羣,在免疫系統功能和整體健康狀況上通常更具優勢,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就能完全抵禦流感的侵襲。

流感的狡猾之處在於,它能夠利用多種途徑“突破”人體的防禦機制,尤其是在年輕人中,一些特定的生活習慣和社會行爲可能成爲其“趁虛而入”的契機。

年輕人往往因工作、學習等壓力,忽視了對自身健康的關注,熬夜、不規律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屢見不鮮,這些不良行爲削弱了免疫力,使得他們在面對流感病毒時更加脆弱。

另一方面,年輕人免疫系統防禦能力較強,多數情況下能夠抵禦流感病毒的侵襲。然而過強的免疫反應還有可能引發免疫系統的一場“自我摧毀”的悲劇,表現爲免疫細胞對自身細胞的無差別、自殺式攻擊,引發全身性的炎症反應,如細胞因子風暴,直接攻擊全身各個器官,在肺組織內可引起肺水腫。這些過度激活的免疫反應不僅無法有效清除病毒,反而加速病毒的複製和傳播,造成自身器官的嚴重損害,進一步加重病情,引發一系列併發症,如肺炎、心肌炎、腦膜炎等,血氧暴跌,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如果忽視治療,特別是在發病後的黃金48小時內未能及時干預,病情可能迅速加重。當出現高燒39℃且持續時間超過3天、胸悶、氣短、呼吸急促、心悸、嚴重胸痛或腹痛、意識不清楚,甚至尿少、嘔吐腹瀉等症狀時,要立即就醫,不要有僥倖心理。

釋疑4:感染流感後如何治療?

對流感臨牀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應儘早治療。

輕症病例可以居家休息,保持房間通風。

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羣。如病情出現進行性加重,應及時就醫。

流感流行季,有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流感樣病例,應儘早進行抗病毒治療,發病48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治療獲益最大。基於多病原流行的現狀,在啓動抗病毒治療前,建議及時進行病原學檢查,以指導治療。

━━━━━

提示:返京途中應備足防護用品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季節性流感的主要傳染源,病毒通過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風險也較高。在人羣密集且密閉或通風不良的房間內,也可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傳播。

日常注意保持手衛生和咳嗽禮儀等良好衛生習慣。在流感流行季節,儘量避免去人羣聚集場所,不接觸有呼吸道症狀的人員,如接觸應做好個人防護。居所定期清潔通風,對門把手、扶手等重點部位定期清潔與消毒。

前往醫院就診時,患者及陪護人員需規範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春節假期剛剛結束,市民陸續開始返程。在旅途中應當備足防護用品,做好個人防護。公共交通工具空間相對密閉,建議乘坐時科學佩戴口罩。在接觸門把手、座椅扶手和餐桌等公共區域後,做好手衛生,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口眼鼻。返回住處後及時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

如旅途中出現發熱、咽痛、咳嗽、乏力等呼吸道感染症狀,要佩戴口罩,做好防風保暖措施,充分休息並密切注意病程變化,必要時及時就醫。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

值班編輯 李加減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