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登場 東莞觀音山籌辦首屆文化萬年史探源高峰論壇

東莞觀音山籌辦首屆文化萬年史探源高峰論壇,預計今秋登場。圖爲東莞觀音山城樓景點。(中國網)

據中國網報導,東莞觀音山一直以來都秉持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4月23日,官方透露,首屆「中華文化萬年史探源觀音山高峰論壇」預計將於2025年9月秋季舉辦,屆時論壇將與大陸國家推動文化研究、增強文化自信的方向高度一致。

本次論壇將匯聚多領域頂尖學者,依託嚴謹的跨學科研究,深度梳理中華文化的發展脈絡,闡釋關於民族起源、身分認同及未來走向的重大命題,爲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堅實有力的學術依據。

東莞市觀音山森林公園黃淦波表示,籌辦中華文化萬年史探源高峰論壇,其中第一項核心議題便是深度剖析中華文明演進與氣候變遷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中外衆多專家學者已通過長期的研究,逐步揭示出中華文明曲折的發展歷程,中華文化萬年史實際上是一部在氣候劇烈變化中頑強抗爭、不斷重生的壯麗史詩。

首屆東莞觀音山高峰論壇將匯聚這方面的專家學者,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使之融會貫通,並依託衆學者的力量,爭取更準確地繪製出自新仙女木事件後氣候的每一年變化及相對應的地理水文等的演變,爲中華萬年文化史的後續研究提供直接理論支撐。

黃淦波認爲,中外大量的考古專家經過上百年的研究,形成了中華文化萬年各學科研究的基本脈絡,這一系列研究成果,打破了早年曆史文化研究的侷限性,將中華文明的發展置於更爲宏觀的萬年文化史框架中進行考據,清晰地揭示出中華文明“多中心起源—週期性斷裂—持續性重生”的獨特發展模式。

東莞觀音山籌辦系列中華文化萬年史高峰論壇,旨在直面學術難題,通過整合多學科研究資源、多學科交叉研究,以時間軸爲座標,以劇烈氣候變化爲交叉點,構建一個全新的學術平臺,全面闡述中華文化發展的綜合因素及演化的進程,爲了更全面、系統地展現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論壇籌備團隊將中國境內已發現的1500餘處文明遺址逐步納入研究數據庫,並結合年輪、冰芯等多種高精度氣候數據等證據,再配合其他實證,對每個文明聚落的興起、繁榮、衰落甚至泯滅進行精確標註和分析。

2025年首屆論壇將聚焦氣候變遷與河流、海岸線變化等關係展開研討。組委會將邀請古氣候學、地質學、考古學等多個領域的權威專家齊聚東莞觀音山,集衆人之智,共同繪製出12800年以來逐年的高精度氣候變化曲線,揭示這一漫長時期內氣候及地理等的變化規律。同時,通過建立全面的遺址數據庫,並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構建冰川和洪水模型,力圖精準復原四次大洪水對中華文明在空間分佈和發展進程上產生的破壞和重塑作用。

第二屆論壇將研究重點轉向基因譜系與羣落遷徙領域,第三屆論壇將把目光聚焦於語言文字與傳承的研究。主辦方希望通過連續十屆論壇的接力研究與持續探索,最終將形成一部具有權威性、系統性的《中華文化萬年發展白皮書》。

東莞觀音山籌辦的中華文化萬年史探源高峰論壇,不僅能爲社會大衆深入瞭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提供全新視角和科學依據,更在當代社會具有重要的價值與啓示意義。

論壇發起人黃淦波表示,「只有深刻讀懂中華民族如何跨越128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頑強存續至今,我們才能更加清晰地預見必將走向怎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