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名偏鄉童一半有學習壓力 東海辦營隊支持
逾百位偏鄉學童走入東海大學體驗AI行動大都會美術館。圖/東海大學提供
臺灣各地偏鄉學校中,近一半孩子面臨學習動力不足與壓力的兩難。逾百位偏鄉學童昨到東海大學參加「AI超人夏令營」,課程三天兩夜,包括AI科技、人文藝術、馬術與永續探索等,讓學童直呼「原來學習可以這麼好玩!」
「2025教育溫度計調查計劃」由遊榮吉教育基金會發起,邀請東海大學與臺北教育大學共同進行研究調查。調查數據顯示,930名學童中,有55.7%處於適溫學習狀態,但仍有21.1%長期感到焦慮壓力,23.2%逐漸失去動力。爲此聯手發起偏鄉教育支持行動,邀請偏鄉學童進入大學校園上課。
偏鄉學童昨進入東海大學參加夏令營,活動中爲學童準備盛宴,由梨子咖啡館創辦人廖梨妃親自監製菜單,帶領團隊準備金黃小漢堡、奶油蛤蠣義大利麪及香煎羊排,讓孩子驚喜地說「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晚餐。」
東海大學婦女會長羅蕙蓮也安排孩子喝營養鮮奶、品嚐親手製作的手工冰淇淋。她強調,教育不該只是知識輸送,更要用陪伴與關懷,培養孩子對未來的期待,「當孩子知道自己被重視,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信心。」
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表示,AI教育不只是新潮名詞,而是孩子面對未來的核心能力,這場營隊希望帶給孩子相信自己的勇氣。
前空大副校長、基金會董事沈中元說,教育溫度計不只是數據,而是一面鏡子,提醒我們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被支持。當孩子長期處在高壓或低溫狀態,學習熱情會慢慢消失。
計劃執行推動者之一的東海大學公共事務處長黃兆璽表示,教育溫度計調查也發現73%的學生希望增加遊戲教育的課程,超過50%的學生希望增加藝術教育、STEAM教育、AI教育、科學實驗等課程,這也提醒社會,除給偏鄉學童硬體資源,更要關心他們的學習喜好與壓力問題,真正偏鄉教育的改變,應該從理解每顆偏鄉學童的心開始。
東海大學、遊榮吉教育基金會與臺北教育大學合作推動「教育溫度計調查計劃」,逾百位偏鄉學童昨到東海大學參加「AI超人夏令營」。圖/東海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