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片子大賽入圍揭曉「共逐113萬獎金」 小薰、鄭又菲爭最佳女演員

小薰以《五花肉》入圍本屆金片子大賽最佳女演員。(臺北市電影委員會提供)

「2025臺北國際金片子大賽」今(8日)公佈入圍名單。今年多達323件作品參賽報名,國內競賽組劇情類型有140部,紀錄片30部,和動畫片35部。去年首次增加「國際競賽組」並設立「評審團國際競賽首獎」,吸引世界48國家地區、118部國際作品參與報名,包含96部劇情類型片,4部紀錄片、13部動畫片,和5部實驗片。歷經評審會議,最終共20部一般作品和4部國際競賽組作品脫穎而出,共同角逐高達113萬元的總獎金。

本屆評審會議分爲入圍、決選。入圍會議分2組,分別從160多件作品中評選出入圍一般獎、特別獎和個人獎項,入圍名單公佈後將進行決審會議。本屆評審團邀請到以《血觀音》獲得第54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導演楊雅喆;以《大佛普拉斯》獲第54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改編劇本的導演黃信堯;以電影《緝魂》獲第58屆金馬獎最佳剪輯的解孟儒;以《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入圍第60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的林予晞;執導劇集《此時此刻》與《愛愛內含光》備受關注的導演黃婕妤;以《白衣蒼狗》獲第61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曾威量,並於決審會議加入以《爸媽不在家》獲第66屆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以及獲第50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最佳原着劇本等4獎的導演陳哲藝,共同組成陣容堅強且專業多元的評審團隊。

鄭又菲以《抓耙仔》入圍本屆金片子大賽最佳女演員。(臺北市電影委員會提供)

本屆參賽作品《抓耙子》是一部關於覺醒的半自傳式作品,帶領觀衆一起在罪惡感與反抗之間如履薄冰地前行,一舉入圍5項個人獎項,包括最佳導演、女演員、攝影、音效、剪輯,成爲入圍大贏家;《只是一陣一陣》中探討萌芽的情愫,和未來的迷惘纏繞在一起,該片入圍最佳劇本、男演員、女演員、攝影共4項個人獎項。

本屆金片子大賽最佳女演員入圍競爭激烈,金鐘獎最佳女配角黃瀞怡(小薰)在《五花肉》中與庹宗華對戲張弛有度,完整詮釋爲了滿足家庭生計,大膽遊走在道德邊緣的媽媽;金馬獎最佳新演員鄭又菲在《抓耙仔》將10歲女孩在同儕壓力與自我懷疑的掙扎表現的淋漓盡致;新人何子田在《大麻煩》中將想融入同儕之間的心理狀態詮釋地相當到位; 《潺》的馬育蓁、《只是一陣一陣》的黃稚玲都獲評審青睞入圍。

胡智強以《冰箱》入圍本屆金片子大賽最佳男演員。(臺北市電影委員會提供)

最佳男演員入圍部分,曾奪下金鐘迷你劇集最佳男主角的黃遠、金馬最佳新演員胡智強,分別以《Rungay》和《冰箱》強勢參戰;羅能華以《芒種》入圍,他在片中扮演美食節目裡自信開朗的羅師傅,拍攝結束後身分切換成到醫院照顧母親的兒子,眼神的憔悴與無奈令人印象深刻;新銳演員黃雋智在《只是一陣一陣》中一人分飾兩角,對白與表演細膩自然,獲入圍肯定。

2020年金片子大賽代言人林予晞今年轉換角色擔任評審,她表示希望能從演員的角度幫助更多演員,「只有做同樣事情的人,才知道這個中的痛苦與榮耀。」在本屆作品中,她看到許多開創性的女性角色,遊走在道德邊界,突破傳統思維框架,「一個在主體跟主體之間擠壓的『沒有主體的人』,可是她又長出了一個很具體的能動性,要操作這樣的角色並不容易。」今年金片子大賽邁入第15年,林予晞回憶15年前的自己是空服員,一直沒有變的事情是「喜歡服務人」,以前是面對面服務客人,現在則以一部戲服務觀衆,「當然希望服務的對象越多越好,我就是一個『里長伯』。」

本屆評審楊雅喆表示自己容易被誠懇、真實的作品打動,創作者能夠梳理自己的問題並且給予他人答案的特質讓他相當驚喜。評審黃信堯談到臺灣短片獨有的魅力時說:「有時候會有一種『尬感』,我覺得蠻有趣的。」他發現臺灣短片容易與外在世界斷連,暖心提醒創作者將視野放大,「故事存在於想像,而想像則可能留於偏見」。評審黃婕妤認爲短片是瞬間移動的超能力,「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觀衆帶到另一個世界」。此外,她也建議創作者除了影像,也可以多關注聲音,這是重要卻也容易被忽略的部分,「音樂可以改變一部片的氣質,可以往這方面多多去探索。」

擔任本屆評審的還有金馬剪輯師解孟儒,他表示一次可以看到這麼多短片非常過癮。當被問到沒有靈感時的解決之道,他建議可以與AI聊天,讓它做一個理性與創作者對談的角色,「透過這樣的AI工具,可以反覆檢視我們的思維。」評審曾威量認爲短片因爲時長較短,很多故事可以一眼望穿猜到後面劇情,因此提醒創作者「不能讓觀衆走在你前面」,應該要讓劇情去帶領觀衆。

金片子大賽入圍影展將在11月2日(日)於光點華山電影館舉行,影展將放映包含一般獎、個人獎及特別獎入圍之短片,並安排劇組參與映後座談,讓觀衆與主創們近距離互動,感受入圍作品的精彩與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