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國資,1000億投向人工智能

杭州國資也給自己定 KPI 了。

昨天,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杭州市建設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實施方案( 2025 年版)(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提到:目標到 2025 年,全市投向人工智能的產業基金組建規模突破 1000 億元。

爲加強產業基金支持,《徵求意見稿》還提出“組建潤苗直投基金,重點支持具備硬科技屬性的本地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人工智能優質企業納入證券交易所知名成熟發行人名單,接入交易所債券發行綠色通道”。

這並不是杭州今年首次發佈人工智能產業相關政策。早在今年 1 月,杭州就出臺了一份《杭州市人工智能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2024 — 2026 年)》,提出 “ 以 ‘3+N’ 杭州產業基金集羣等國有資本投資帶動撬動社會資本、金融資本重點投向人工智能產業,推動社會資本深度參與重大項目實施及成果轉化應用。 ”

此外,官方前不久還發布了《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 2025 年版)》,旗幟鮮明地提出,向 AI 、機器人等未來產業傾斜,培育更多頂級企業。

上述文件當時並未就相關產業的基金規模提出明確目標,但此次《意見稿》的發佈,也算是進一步凸顯了杭州在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方面的決心。

今年初, DeepSeek 和宇樹科技的爆火將杭州推上了舞臺中央,隨後杭州六小龍的出現,更是讓這座城市在後阿里巴巴時代,搶佔了產業發展的先機。不過從接踵而來的政策可以看出,杭州的目標,顯然不是培養出少數幾家標杆企業這麼簡單,而是想要打造一座真正的“ AI 之城”。

穩居全國第二

杭州雖然是因爲“六小龍”的出現才得以強勢出圈,但其在人工智能產業的佈局在十年前就已起步。

早在 2014 年,杭州 “ 一號工程 ” 就提出了以人工智能爲方向,致力於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數字經濟產業。在“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了杭州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頭雁城市的目標。此後,一批人工智能相關政策相繼出臺。

比如 2019 年,杭州出臺方案,提出打造人工智能發展的 “ 杭州高地 ” ; 2022 年 1 月,《建設杭州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行動計劃( 2022-2024 )》發佈; 2023 年 7 月,杭州市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4 年 7 月,杭州市再次出臺了《支持人工智能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在一系列政策的謀劃推動之下,杭州的人工智能產業也得以迅速崛起。

公開數據顯示, 2024 年,杭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突破 2 萬億元,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共計 569 家,利潤總額佔浙江全省超七成。與此同時,杭州人工智能領域擁有營收超百億企業 7 家, 31 家企業營收超過 20 億元。

目前,杭州市人工智能產業覆蓋了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形成了從核心技術研發、智能產品製造到行業智能化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而根據 IDC 與浪潮信息聯合發佈的《 2025 年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在 2024 年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廣州位列前五。 值得一提的是,自 2021 年以來,杭州在該榜單中一直穩居全國第二。

資金、人才兩手抓

發展人工智能產業,資金是關鍵。杭州在產業基金方面的佈局可謂是大手筆。

就拿前不久發佈的《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 2025 年版)》來說,其中就提出:將市級財政資金從去年的 490 億元,增加到 502 億元。專門統籌 15% 的產業政策資金,集中投向優質新質生產力,加大對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支持。

目的也很明顯,就是旨在培育更多像 DeepSeek 、宇樹科技這樣的創新型企業。

而就在上個月, 杭州市政府還與阿里巴巴聯手推出一項雲和人工智能投資計劃,計劃建立一隻 500 億元的產業基金 。想必這隻基金,也將成爲杭州“千億基金規模”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一級市場,一直流傳着一種論調: “ 搞人工智能或人形機器人的,出不了北上廣 ” ,背後原因是,這三地聚集了最多的相關企業和頂尖人才。而人才,正是人工智能企業發展的命門。

深諳其道的杭州,在人才培育上也在持續發力。 整體來看,杭州政府對人工智能產業項目的資金補貼呈現力度大、覆蓋廣的特點。

2024 年,杭州市經信局對 16 個市級人工智能產業資金項目給予的財政補助總金額就超過 6000 萬元。同時,自去年起,杭州將“算力券”年度發放總額提升至 2.5 億元,用於補貼企業購買智能算力服務。

而在最新發布的《徵求意見稿》中也提到,爲分擔創新成本,“對企業承擔國家、省重點科研任務,按國家、省實際到賬補助資金的 25% ,給予最高 500 萬元補助。

另根據方案,在模型研發上,杭州市對擁有自主核心技術、按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備案、經權威第三方機構評測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綜合績效良好的基礎大模型,對牽頭研發單位按訓練成本進行財政資金補助,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 5000 萬元。

無論是出臺一系列政策,還是擴大產業基金規模,抑或是通過補貼形式招引人才,杭州的目的都很明顯——並不止步於打造出所謂的“六小龍 ” ,而是要培養出一個強大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羣。

至於短期目標,在本次《徵求意見稿》中也得以明確,即到 2025 年,培育形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基礎大模型 2 個,具有行業重大影響力的行業應用大模型 25 個以上。創建人工智能概念驗證中心 3 家,培育人工智能高新技術企業 50 家以上,規上核心產業企業達 700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