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秋颱風路徑差異大 天氣風險:夏季易北轉 秋季留意共伴
預期夏季颱風生成位置偏北,北轉路徑機會高;秋季颱風小心共伴效應帶來的雨勢。颱風天示意圖。圖/AI生成
7月將迎來臺風季,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氣象主播簡瑋靚分析今年臺風展望,預期夏季颱風生成位置偏北,北轉路徑機會高;秋季颱風小心共伴效應帶來的雨勢。
天氣風險公司表示,從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資料顯示,下週起(6月30日至7月7日)季風低壓逐漸建立,容易有熱帶低壓或颱風生成,且第3至第4周(7月7日至21日)仍有熱帶系統生成機會。
由於今年太平洋高壓較偏北、偏東,天氣風險公司表示,預估夏季颱風生成位置,將落在臺灣以東以及日本南方海面;往年,颱風的生成位置通常在南海或菲律賓東方海面。因此北轉機會高,需觀察北轉過程是否有接近臺灣的機會。
到了秋季10至11月,天氣風險公司表示,整個乾溼區有所轉變,溼區轉換到菲律賓至南海一帶,而且呈現明顯偏溼的訊號,颱風容易在此形成或行經,而秋季開始有東北季風南下,若颱風是西行通過臺灣南方進入南海,就有可能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在預報圖上臺灣東方至琉球羣島也有很明顯的溼區,很可能代表共伴輻合的區域。
此外,天氣風險公司表示,歐洲中期預報中心也預測,今年下半年(7至12月)西北太平洋颱風的發生個數可能會略多於氣候平均值,主要跟颱風生成位置有關。若太平洋高壓持續偏北、偏東,將釋出更多海域空間,有利系統連續生成;反之若高壓勢力增強,則將抑制颱風發展並影響生成位置。
至於今年第2號颱風聖帕,路徑朝日本移動,對臺灣無直接影響。然而,天氣風險公司表示,週末在關島附近及菲律賓東方皆有熱帶擾動發展,在7月初將形成颱風,有靠近臺灣的機會,不過預報變動度仍大,密切留意氣象資訊。
※以上言論僅供學術討論之用,氣象預報應以氣象署爲準。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