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民事檢察將聚力推進三項工作
原標題:今年民事檢察將聚力推進三項工作
法治日報記者 董凡超
民事檢察一頭連着國計民生,一頭連着千家萬戶,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人心向背和人民幸福安康,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過去一年,檢察機關認真履行民事檢察監督職能,以開展民事裁判結果監督爲基礎,不斷加強民生司法保障,傳遞出鮮明的“檢察溫度”。
家住湖北武漢的朱老太剛剛收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抗訴並得到法院支持改判的民事判決書。她已年逾七旬,曾是荊州某集體企業職工。過去幾年因房屋歸屬問題,她和“老東家”對簿公堂。20世紀90年代初,朱老太因工作原因小腿截肢,被定爲五級傷殘。企業分房時考慮朱老太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子女都在武漢生活,故將武漢辦事處房屋分給她居住。十年後,企業破產清算,對朱老太的後續工傷補償費用達成協議,出具了武漢房屋已出售給朱老太的證明,雙方達成口頭協議以工傷補償費用抵頂購房款,但未落到紙面。企業破產後又過了十年,企業清算組以朱老太未付購房款、房屋應歸企業所有爲由,一紙訴狀將朱老太訴至法院,請求確認房屋歸企業所有。案件經法院一審、二審、再審,判決結果多次反覆,最終確認房屋歸企業所有,朱老太面臨困境。朱老太抱着最後一絲希望,向檢察機關遞交了監督申請。辦案檢察官敏銳發現本案涉及企業破產後因工傷致殘職工的生存權問題,立即通過調閱訴訟卷宗、現場實地走訪、研究歷史政策等方式全面梳理查明案情,認爲本案原判決認定房屋屬企業所有存在錯誤,房屋應屬朱老太所有。最終,經檢察機關抗訴,法院依法改判明確房屋歸朱老太所有。
“檢察院提出抗訴,讓我終於能在自己的房子裡安心養老了。”朱老太含淚說。檢察機關抗訴讓這場長達十餘年的糾紛最終“落幕”。
這是過去一年檢察機關躬身踐行“如我在訴”、守護民生的縮影。
2024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共辦理民事監督案件27萬餘件,提出抗訴或再審檢察建議1.1萬餘件。最高檢聚焦民生領域易發高發問題,圍繞重點民生領域、重點羣體,劃定11項行動重點,針對性開展工作。最高檢全年發佈涉房地產糾紛檢察監督、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民事支持起訴等民生司法保障典型案例7批56件,指導各地通過檢察履職,依法加大民生保護力度,切實維護人民羣衆合法權益。
最高檢民事檢察廳廳長藍向東說,實踐中,民事檢察立足職能優勢,着力加強涉民生領域司法保護工作,通過民事生效裁判結果監督、審判程序違法監督、執行監督、支持起訴、檢察和解等方式,切實維護當事人程序權利與實體權利,促進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2025年,最高檢將進一步加強民生司法保障工作,聚焦和優化工作重點,以‘如我在訴’的爲民情懷,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藍向東表示,今年將在做好民事生效裁判結果監督這一“主責主業”基礎上,圍繞三個方面聚力推進:
——加強對農民工、殘疾人、受家暴婦女、老年人等羣體支持起訴力度,努力促進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加強對虛假訴訟監督力度,依法懲處利用虛假訴訟實施的逃廢債行爲,最大限度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
——加強對執行活動的實時、全程監督,跟進健全國家執行體制建設,切實保障當事人勝訴權益得到有效實現。
最高檢將及時總結各地工作經驗,不斷加強對執行活動的監督指導力度。藍向東表示,對於不當終結執行、消極執行、不依法採取保全措施或違法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等嚴重侵害當事人實體和程序權利的違法行爲,檢察機關要加大監督力度,爲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有效實現提供檢察助力,着力推動解決執行難、執行亂問題。
藍向東還透露,新的一年,最高檢將進一步梳理民事檢察調查覈實權運用情況,牢牢把握“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爲準繩”這一基本原則,不斷完善調閱卷宗、檢察聽證、調查詢問、司法鑑定等調查覈實制度機制,進一步運用調查覈實權查明案件事實,最大限度還原客觀真實,糾正民事生效裁判認定事實或適用法律錯誤,持續傳遞更強有力的“檢察溫度”。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