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最強高溫過程正影響我國,7省區局地氣溫或達40℃以上
今年以來最強高溫過程正在影響我國。2025年7月4日,中央氣象臺預計,新疆等7省區局地氣溫可達40℃以上。
中央氣象臺7月4日6時繼續發佈高溫黃色預警稱,預計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大部、四川東部、重慶、華南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和準噶爾盆地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
其中,新疆南疆盆地、陝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山東、河南、安徽、江蘇、上海、湖北、湖南東部和北部、江西、浙江北部、福建南部和西北部、四川東部、重慶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7-39℃,新疆吐魯番、陝西關中、山東中部、河南東部、安徽北部、湖北西部、浙江西北部局地可達40℃以上。
記者注意到,截至7月4日上午9時,湖北省保康縣、山東省諸城市和昌邑市,以及河南省漯河市、商丘市、洛陽市和焦作市等多個地方氣象部門已經發布高溫紅色預警。
7月3日18時,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中國氣象局已聯合發佈今年第二個國家級高溫健康風險預警。預計7月3日20時至4日20時,華北、黃淮、江淮、江漢、江南中西部、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新疆等地高溫健康風險較高(黃色預警);山東、江蘇、安徽、河南、黑龍江、吉林、上海、湖北、江西、天津、河北、內蒙古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高溫健康風險高(橙色預警),其中,山東大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東部、黑龍江西部和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高溫健康風險極高(紅色預警)。
專家介紹,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分爲5個風險等級: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極高風險。與氣象部門發佈的常規高溫預警不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更多表徵了高溫對健康的影響,與疾病風險關聯,反映了溫度升高可能導致疾病風險的增加。
中國天氣網發文介紹,近期,高溫在中東部“愈演愈烈”,昨天,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華南東部等地出現35至38℃高溫天氣,河南中部、安徽東部等地超過39℃。今明天(7月4日至5日)將迎來本輪高溫過程的鼎盛階段,高溫範圍達本輪過程最大,將囊括華北南部到華南中北部大片區域。
在這次高溫過程中,中東部多地或將遭遇同期罕見的高溫。大城市中,濟南、鄭州、武漢、南京、南昌等地今後6至7天或高溫全勤,杭州7月6日最高氣溫或達40℃,可能打破當地最早40℃紀錄。
隨着暖溼氣流向北推進,東北、華北今後幾天即便氣溫達不到35℃,但因爲溼度大,體感溫度也可能達到35℃以上,悶熱感十足。直至7月6日,隨着副熱帶高壓逐漸減弱東撤,高溫範圍將逐漸收縮至黃淮、江南一帶,但中東部多地悶熱感仍將持續。
中國天氣網還發文表示,未來一週,在副熱帶高壓的掌控下,以江南地區爲中心,高溫天氣將大面積向外擴展,華北南部、黃淮至江南、華南的大部地區都將體驗“蒸桑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浙江等地還可能出現40℃及以上的酷熱天氣。不僅白天熱,不少地方夜間最低氣溫也可達30℃左右,可謂是晝蒸夜煮連軸熱。
6月27日,中國氣象局舉行新聞發佈會預計,7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黑龍江、吉林、遼寧北部、內蒙古東部和西北部局部、山東大部、安徽大部、江蘇、河南大部、湖北大部、陝西南部、重慶大部、四川東部、甘肅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西藏北部等地偏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