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二三 為護民主而戰

漫畫/季青

今年是八二三砲戰六十七週年。當年的金門人見證了戰爭的殘酷、悲慘與無情。斯時,筆者以七歲之齡經歷了這場砲火,留下永難抹滅的痛苦記憶。這段戰爭對臺灣生存發展的影響與歷史價值,國人應該認真檢視與省思,以啓迪來者,珍惜和平的可貴。

民國四十七年八月廿三日傍晚,中共砲擊金門,國軍實施反砲擊;其後,金門經歷了四十四天的烽火,以及長達廿餘年「單打雙不打」的驚恐歲月;軍民死傷無數,受難者家屬內心的傷痛至今難以弭平。有謂「金門人爲臺灣擋砲彈 」,實不爲過。試想,如果沒有當年發生在金門的「古寧頭大捷」及「八二三戰役」勝利,臺灣恐已淪入中共之手,能否有日後臺灣的經濟發展及民主化和後來的民進黨,可想而知;更遑論倡言臺獨者得以獲得執政權以及和對岸叫板的空間。

閩南話說「吃果子拜樹頭,吃米飯拜田頭。」猶記民進黨前副秘書長徐佳青數年前在某政論節目中說「八二三是共產黨在跟國民黨打仗,不是跟民進黨打仗」,從民進黨主張臺獨的邏輯來看,這段話,是要割裂臺灣人民與金門八二三戰役的情感連結,否定戰役對臺灣得以安生立命的正面價值與貢獻。尤其是,自陳水扁、蔡英文以至賴清德,民進黨已三度執政;做爲執政者,如果不能認同「八二三戰役」與「臺灣價值」的因果關係,並肯定這一段珍貴歷史的借鏡作用,認知戰爭的殘酷無情,而蓄意引戰,則是中華民族的災難。

賴清德執政一年多,內政不修,權力獨攬,酬庸盛行,腐化現象叢生,官員言行頻頻失格,圖利弊案累累,民怨沸騰;此外,不思兩岸和平,恣意操弄抗中保臺與臺獨議題,以致臺海上空戰爭陰影籠罩。尤有甚者,主政者對任何與其不同意見者都視爲「雜質」,利用側翼無端指控,無所忌憚亂扣「親中賣臺」或「中共同路人」紅帽,「綠色恐怖」甚囂塵上。

此前,民進黨不接受國會席次未過半而發起的「七二六大罷免」,遭致空前挫敗。無奈民進黨依然沒有謙卑檢討之意,反而如火如荼地繼續搞八二三罷免。

今日舉行的核三重啓公投和罷免七位藍委案投票,是觀察臺灣人民展現守護民主制衡的重要指標。首先,這次重啓核三公投,是民進黨能源政策再次面對人民的檢驗,如果通過,賴政府是否願意承認能源政策的錯誤,並依多數民意調整政策方向,是執政者民主素質良窳觀察點。其次,罷免七位藍委案部分,選民是否能延續七二六大罷免「教訓民進黨」戰果,保住民主根苗,將是民意能否導正政客扭曲民主的重要價值指標。

今年八二三是一場無硝煙的民主戰爭。這一役,人民必須以選票守護民主制衡的真正價值,天佑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