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銅牆山營區重啟 昔日駐守老兵再聚首回憶湧上心頭

「銅牆山營區」今日正式對外啓用,5位曾駐守該地的老兵也偕同其他老兵到場。記者蔡家蓁/攝影

見證金門西南角防衛要地歷史的「銅牆山營區」(W057據點),今日正式對外啓用,5位曾駐守該地的老兵回到熟悉崗哨,共同見證營區修復完成、風華再現的時刻,營區重啓不僅強化金門國家公園的軍事史蹟保存,更喚醒一段段塵封心底的軍旅記憶。

今日啓用典禮中,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特別邀請5位曾駐守翟山連的老兵回孃家,包括林棋楊、王培良、陳國榮、林柏瀚與王建元,目前在臺南市政府服務的王建元回憶起1980至1982年間在銅牆山服役時,常以六〇迫砲與五〇機槍驅離越界漁船,守備任務嚴峻,曾用掉多達200張電話卡與親人聯繫。

王建元感性表示,「5年前第一次回來時,看到營區感動哭了,戰備很苦,但跟弟兄的情誼是一輩子的牽掛。」所以他每年都會回來參加「老兵召集令」,這次更在他積極聯繫下,5位老兵得以重聚,看到營區煥然一新,人人心中滿是感動。

據點內部陳列大量歷史照片,很多由當年駐地老兵林子清提供,他說,「以前很愛拍照,這次剛好派上用場」;林子清細數牆上的相片,滿是回憶,他說,記得冬天特別溼冷,每天的工作就是忙着割草、站衛兵,現在能看到當時的生活紀錄公開展示,既感動又驕傲,彷彿那些記憶一幕幕又浮現眼前。

活動導覽由曾任陸軍158師連長的范姜輝擔綱,當年正是建造此據點的「誠實部隊」成員之一,他以豐富軍事背景與專業解說,向來賓講述據點配置、火力部署及防守戰略,讓人更深入理解銅牆山的重要性。

銅牆山營區位於金門西南海隅,掌控西南沿海水域要衝,爲國軍早年防禦重地。金門縣議員董森堡指出,該據點於民國49年由陸軍五八師一七四團一營一連一排官兵炸石築造,利用當地花崗岩塊堆砌出堅固堡體,設有營舍、庫房與上下兩層交錯的地下坑道系統。據點設置高聳石牆、砲堡與伏地堡,火力涵蓋密集,被譽爲「銅牆鐵壁」。

更具歷史價值的是,坑道內仍保留「誠實」二字落款與建造官兵題名,爲當年部隊精神的具體象徵。董森堡表示,國軍當年爲彰顯據點戰力,將原稱「赤山」的W057據點命名爲「銅牆山」,而鄰近的「翟山」W056據點則改稱「鐵壁山」,兩地並稱「銅牆鐵壁」,共同守護金門西南防線。

金門國家公園表示,爲串聯古崗地區戰役與人文史蹟,同步推出「《獺踏古崗》金門國家公園古崗區史蹟探索」實境解謎遊戲,將古崗樓、翟山坑道、銅牆山營區等景點串聯起來,民衆完成任務還可享合作賣店優惠。包括銅牆山、賈村戰技營在內,近期多處據點啓用,顯示金門國家公園透過「亮點計劃」,積極推動軍事、閩南文化與生態三大主軸,活化戰地資產,賦予舊據點新生命。

1980至1982年間在銅牆山服役的王建元今天回憶起,當時在銅牆山曾遇到超大隻的雨傘節毒蛇,差點就沒命,他特別比出蛇的長度。記者蔡家蓁/攝影

「銅牆山營區」今日正式對外啓用,5位曾駐守該地的老兵回到熟悉崗哨,他們還特別帶着昔日的相片到場。記者蔡家蓁/攝影

「銅牆山營區」今日正式對外啓用,與會貴賓參觀整個營區。記者蔡家蓁/攝影

當年曾在銅牆山服役的林子清透露,他以前很愛拍照,當時拍了不少照片,這次剛好贊助作爲展出資料。記者蔡家蓁/攝影

曾在銅牆山服役多年的林子清(中)今天重返昔日營區,包括議員董森堡(左)、代表蔡宗儒(右)都搶着跟他拍照,聽他說故事。記者蔡家蓁/攝影

「銅牆山營區」今日正式對外啓用,與會貴賓參觀營區。記者蔡家蓁/攝影

1980至1982年間在銅牆山服役的王建元今天跟昔日在金門服役時留下的照片合影,直問跟現在像不像。記者蔡家蓁/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