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飛機班班客滿...旅客過境不留財 業者籲中轉客留宿帶動經濟

金門臺金航線機票近期持續「一票難求」,連假或週末幾乎班班客滿,讓不少金門鄉親哀嘆連返鄉、就醫都困難重重。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臺金航線機票近期持續「一票難求」,連假或週末幾乎班班客滿,讓不少金門鄉親哀嘆連返鄉、就醫都困難重重。民衆質疑,「這些搭機來金門的人,到底去哪了?」實際上,多數是經由小三通轉往中國大陸的中轉旅客,僅在金門機場或碼頭短暫停留,幾乎沒有實質消費。

「他們只在金門上個廁所就走,我們只賺到屎尿!」有特產業者無奈表示,中轉旅客大量擠壓民生航班,卻未帶來觀光收益,當地店家、旅宿、特產業幾乎無感,特產業者指出,以前臺金航線共有4家航空公司競飛,如今僅剩兩家,運能明顯不足,導致機票被中轉客搶光,金門人即使提早2個月訂票仍常買不到,更不要說單純想來金門旅遊的旅客。

有民衆建議,縣府應重新研議「中轉旅客須在金門過夜」的政策,或提高碼頭清潔費爲1500元,將費用的一部分轉爲消費券,以鼓勵旅客在金門用餐、購物。「政府應該讓過路客成爲真正的旅客,不要讓金門只是個廁所中途站。」

前金門縣觀光處長丁健剛日前在《風傳媒》投書〈金門的下一步─別隻當個過客的碼頭〉中也指出,小三通年旅運量突破130萬人次、單日往返高達7000人,看似亮眼的數字背後,其實是「人潮有、錢潮無」的假繁榮。丁直言,「金門承受了交通樞紐的壓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經濟回饋。」

多位業者也感嘆,陸客自由行多走「窮遊」路線,來金門不逛特產店,中轉客更是被臺灣與大陸旅遊業者「截頭截尾」,在臺灣與大陸各自購物,金門淪爲「中間站」。有業者說,現在營業額甚至比疫情時期更差,目前大家只能苦撐,希望未來大陸能重新開放更多省分陸客來金門,帶回購買力。

對此,縣議員董森堡再次呼籲中央應整合中轉旅客訂票機制,避免壓縮金門居民的機位。他指出,小三通旅客量大,中央應爲中轉客另開航班,而非與臺金航線混用運能,影響在地民生。他也建議,政府應以數據爲基礎,掌握中轉旅客比例與金門剛性需求,建立彈性航權與運能管理機制。

在地業者與居民普遍認爲,金門需要的不只是航班疏運,更是公平的交通分配與能實質促進經濟的觀光政策。否則,在華麗的旅運數據背後,金門只會繼續成爲「人來人往的中途島」,賺到的仍只是「過客的足跡與屎尿」。

也有在地居民在臉書留言呼籲中轉旅客,「既然選擇金門中轉,就別抓太緊的時間,至少停留半天逛逛景點、吃頓飯。金門多數景點都免費,消費也不高。若真的嫌麻煩,不如改搭直飛航班。中轉與直飛價差不過幾千元,卻讓金門居民連搭機都成難題,很多在地人臨時有要事,卻買不到機票。若願意放慢腳步、留點時間給金門,對地方就是最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