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發現媽祖魚屍 多處網具勒痕舊傷

金門縣後沙海域26日發現1只素有「媽祖魚」之稱的中華白海豚屍體。(金門岸巡隊提供/於家麒金門傳真)

金門縣後沙海域26日發現1只素有「媽祖魚」之稱的中華白海豚屍體。根據金門野保協會指出,該個體爲全長219公分的雄性個體,體色尚未完全轉白,可算是較爲年輕的個體。獸醫檢傷發現有多處網具纏繞痕跡,但由於勒痕可能爲舊傷,死因仍待進一步釐清。

金門野保協會獲報後沙海域有1只中華白海豚死亡。獸醫檢傷發現上喙基部、右胸鰭前緣、背鰭後側及尾鰭前緣多處網具纏繞痕跡,但由於勒痕可能爲舊傷,因此無法確定死因是否因纏網所致。

據瞭解,中華白海豚別稱太平洋駝海豚、中華駝海豚、粉紅海豚,歷年金門海域擱淺死亡個體中不乏來不及長大的幼豚;每年農曆3月「媽祖生」慶典至端午節前後,不少中華白海豚族羣會出現在金廈海域逐浪覓食,因此也有「媽祖魚」之稱的海上嬌客,受到更多的關注。

中華白海豚因爲數量十分稀少,亦有「海上大熊貓」之稱,被定位爲珍稀保育類動物。最近幾年在金門大、二膽海域頻繁出現,兩岸釣客時有目擊紀錄,有時甚至徘徊於停泊中的船隻四周,可以近距離觀察和拍攝。

金門野保協會指出,昨發現的中華白海豚屍體狀態不佳,因此採集可供研究之樣本後將其就地掩埋,呼籲民衆若發現鯨豚或海龜擱淺,無論死活應立即撥打118海巡專線通報。

此外,活體動物要遵照「三要四不原則」,要扶正、要保溼、要記錄呼吸心跳;不風吹日曬、不喧譁、不站在鯨豚的頭尾處、不拉扯胸鰭和尾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