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八二三戰史館整修再啟 黃奕炳:老兵凋零 精神不滅
金門八二三戰史館今天正式以全新面貌對外開放,多位參與戰役的官兵特別到場參加。記者蔡家蓁/攝影
歷時一年整修的金門八二三戰史館今天以全新面貌對外開放,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舉行開幕啓用典禮,導入「天空劇場」沉浸式影音體驗,並納入前線官兵、居民、遺孀與記者等多元視角,訴說砲戰記憶。中華民國八二三戰役戰友總會理事長黃奕炳中將出席時強調,「老兵可以凋零,精神不能凋謝」,八二三的歷史與精神應永續傳承。
典禮由金管處副處長黃子娟主持,並邀請多位曾參與戰役的官兵、學者與地方代表見證開館,包括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金門縣政府秘書長陳世保、金門縣榮民服務處長劉信義、金門縣議員王國代、金湖鎮長陳文顧、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黃奕炳中將、曾參與戰役的海軍洛陽艦連城珍下士、陸軍六○六營第二連林石諒上等兵、第十師通信連陳卿上等兵,及「春閨夢─那些被留下來的女人」作者王瓊玲教授等人,共同參與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黃奕炳在致詞時指出,八二三是一場陸海空與軍民合力完成的戰役,金門鄉親同樣功不可沒。他提到,古寧頭戰役時,料羅、新頭一帶漁民曾主動協助第19軍登陸,但這段民間參戰的歷史,未被國軍戰史記錄,令人遺憾,「我在自己的論文中特別點出,這些貢獻應該被記載。」
對比古寧頭,黃奕炳強調八二三戰役的特殊性,在於來自臺灣的3萬多名義務役常備兵正式參戰,象徵臺澎金馬共同守土的團結。他感慨,當年多爲18至20多歲的年輕士兵,如今最年輕的也已88歲,「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這是自然的規律,改變不了。」
他透露,戰友總會理事長一職原本由義務役成員組成,外界曾質疑他以志願役背景接任是否合適。但因不少前輩凋零,爲延續精神與組織運作,在金門與臺灣民意代表鼓勵下,他最終毅然接下責任。他說,「人可以凋離,但精神不能凋謝。八二三的不怕死精神,要繼續發芽,在臺澎金馬代代延續。」
金管處表示,戰史館自民國77年由軍方設立,90年起由國家公園管理處接手,除展現戰役歷程外,也保存金門戰地生活記憶。此次整修結合沉浸式影音與科技展演,打造全新「天空劇場」,重現砲火紛飛場景與軍民堅毅精神。
配合啓用,金管處亦在中山林舉辦「八二三之後,那些被留下來的人」分享會,邀請王瓊玲教授講述春閨夢一書內容,從臺籍充員兵與遺孀的角度補足戰爭歷史,延續記憶的溫度與人性。
金門八二三戰史館今天正式以全新面貌對外開放,金管處副處長黃子娟(左一)特別爲參與戰役的官兵、學者與地方代表解說。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門八二三戰史館今天正式以全新面貌對外開放,參與戰役的官兵跟與會貴賓共同剪綵。記者蔡家蓁/攝影
中華民國八二三戰役戰友總會理事長黃奕炳中將出席時強調,「老兵可以凋零,精神不能凋謝」,八二三的歷史與精神應永續傳承。記者蔡家蓁/攝影
金管處副處長黃子娟指出,這次戰史館更新,結合多元敘事角度與科技展示手法,不僅豐富遊客的參觀體驗,也賦予八二三戰史館嶄新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讓歷史不只被記得,更能被理解與感動。記者蔡家蓁/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