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李委員:我新同事70多歲 我覺得他青春正當時
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一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活動舉行。
新華社記者提問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當前國家和地方正在從多方面發力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作爲經濟學者,您認爲發展“銀髮經濟”將會帶來哪些發展機遇?又將影如何影響老年人的生活?
金李說,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全球的人口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的人口老齡化也在持續提升,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現在已經超過3億,到2035年將突破4億。但人口老齡化並不代表我們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實際上,隨着全民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健康狀況的改善,老年人也可以繼續發光發熱。
“去年從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院長卸任的一位70多歲的學者,加入我所在的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籌建創新創業和組織管理系。在我看來,他青春正當時。”金李說,眼下60到70歲的“活力老人”羣體日益壯大,很多人精力充沛,經驗豐富,可以通過建立研發智庫、志願服務等方式,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發揮餘熱的機會,挖掘老齡人口紅利。
“我今年55歲,身邊很多朋友都即將退休,我們在一起經常聊到養老的話題。”金李說,解決這些老百姓對養老的關注點,就是“銀髮經濟”的發力點。我國的老人需求正在從生存性向發展型轉變,既有對衣食住用型的食物需求,也有對健康養老的服務需求,還有休閒娛樂等詩和遠方的新需求。銀髮經濟在供需兩端都有巨大的空間,到2035年,我國銀髮經濟體量預計可以達到30萬億元左右,保守估計到2050年,“銀髮經濟”將至少可以提供1億個就業崗位,可見“銀髮經濟”蘊含着巨大的機遇,將爲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金李提到,“銀髮經濟”一頭連着民生,一頭連着產業,近年來圍繞着市場化養老、異地養老和普惠養老金融等相關話題,自己進行了密集調研,也提出了一些建議,欣喜地看到黨和國家越發重視文化經濟的發展,明確要事業產業兩手抓,一手抓民生急難愁盼,一手抓研發潛力產業。
金李認爲,“銀髮經濟”也是人文經濟,討論銀髮經濟時,本質上是在探討一個關乎文明的溫度的命題,我們應該如何優雅地老去?這既包含對生存需求的滿足,更包含對精神家園的滋養。“銀髮經濟”也是關乎未來的青春事業,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參與,希望我們一起來呵護銀髮經濟的發展,不斷的提升老年人的福祉,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爲、老有所樂。
編輯: 範燕菲
責編: 傅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