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用好特色資源發展旅遊
來源:經濟日報
旅遊業是公認的朝陽產業、綠色產業,能發揮“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是實現產業振興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可以藏富於民,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指出,要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利用冰雪、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等特色資源發展旅遊業。這爲推動新時代吉林省和東北全面振興,做強產業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
發展旅遊業,關鍵要找準特色優勢,把特色資源轉化爲特色產業。依託冰雪資源發展冰雪旅遊,是東北的傳統強項。今年春節假期延長,疊加哈爾濱亞冬會的舉辦,東北冰雪旅遊人氣更旺。以吉林省爲例,春節假期,全省共接待國內遊客2770.68萬人次,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達337.55億元,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冰雪經濟已經成爲東北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冰雪旅遊是其中的重要引擎。目前,冰雪旅遊在羣衆普及、設施完善、產品開發、裝備研發等方面已經具備堅實基礎,東北地區可藉助亞冬會的東風更進一步,瞄準建設世界級冰雪旅遊度假勝地和冰雪經濟高地的目標,加快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轉變,根據消費需求變化,提檔升級冰雪度假、冰雪運動、冰雪賽事節會等旅遊產品;抓住文旅融合做文章,推出一批兼具民俗風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高品質複合型旅遊目的地,真正把冷資源做成熱經濟,以冰雪旅遊高質量發展帶動上下游產業騰飛。
當然,東北發展旅遊的底氣遠不止冰雪。東北歷史文化悠久,民族風情濃郁,生態類型多樣,自然景觀獨特,旅遊資源稟賦高、數量多、類型全,發展特色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方面,可持續深入挖掘生態和文旅資源,進一步優化旅遊產業佈局,豐富旅遊產品供給,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健全配套服務體系,更好拓展邊境旅遊,以旅遊爲紐帶構建開放新格局,實現從冬季熱到四季熱、國內熱到國際熱的轉變;另一方面,應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堅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守護生態多樣性、原生態風貌和文化傳統,避免因短期經濟利益進行低水平開發、粗放型經營,探索綠色旅遊發展新模式、培育綠色旅遊業態,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旅遊需求。(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