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推亞資中心有感 資產成長目標過半

金管會示意圖(圖/吳靜君攝)

金管會31日將赴立法院進行《促進臺灣金融市場規模發展之執行策略》專案報告表示,打造具臺灣特色的亞資中心2年內金融業資產管理中心規模4兆元目標,至2025年2月底,金融業資產管理規模已到34兆多元,較計劃推動前新增2.5兆元,並且壯大資產管理、建立TISA等普惠金融、財富管理促進、引資金投資公建、擴大資本市場,已經小有成就。

首先在壯大資產管理規模,金管會放寬主動式指數型基金(ETF)、被動式多資產ETF、並且在高雄建立「金融特區」等措施,金管會統計,已經有5家主動式ETF與1家被動式多資產送件,共計7檔。此外已經有16家銀行與高雄市政府簽訂合作意向書(MOU),預計4月開放金融機構申請、7月正式進駐。

推動個人投資專戶(TISA)金管會預計二階段推動,第一階段藉由集保公司建立個人TISA管理專戶,提供經理費率與手續費率優惠方案帳戶預計今年上半年完成線上開放申請;第二階段纔會與相關部研商租稅優惠,提高參與率與普及率。

財富管理促進計劃主要政策包含全面開放私人銀行業務、家族辦公室,已經有14家銀行辦理私人銀行業務,高資產客戶達1萬2617人,資產管理規模1.48兆元,年增5012人以及5700億元。

資金投入公共建設,已經有已協助臺北市、高雄市及桃園市政府共發行11檔永續債157億元,及配合「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計劃放寬保險業投資公建、公建私募股權基金(PE)以及創投的風險係數從10.18%降爲1.28%。

至於壯大臺灣資本市場,也已經有具體成果,金管會表示,自1月6日開放以來,創新板家數掛牌家數計20家,迄今總成交金額約145億元,已達2024年全年度249億元的58%,日均成交值3.15億元,爲2024年度1.03億元的3倍。

金管會將期望透過整合資源以串接各類的金融商品、服務,提供更具彈性與客製化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吸引國內外資金,達成「留財引資」,帶動金融業與整體經濟發展,達成均衡臺灣、回饋社會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