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科技鍊金有術:抓超級牛股,卡熱門賽道,一年狂賺20億元

近日,金風科技(002202.SZ)子公司金風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金風投控”)對參股公司上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緯新材”,688585.SH)的密集減持操作引發二級市場關注。

7月至今,伴隨上緯新材股價進入大幅上漲通道,作爲其股東的金風投控開啓減持進程。根據公開信息梳理,過去兩個月內,金風投控累計減持上緯新材股份163.28萬股。保守估算,減持套現金額已逾億元。

此舉揭示了金風科技在覈心風電裝備製造主業之外日益彰顯的資本佈局能力。依據金風投控2024年年報披露,其全年實現投資收益高達19.62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該投資收益規模已超過金風科技同期所創造的18.6億元淨利潤。

資深投資人士屈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上市公司投資股市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可以通過市值管理等方式提升投資者信心,也可以通過資產配置的方式對衝行業風險。

金風科技悶聲發大財

過去多年,上緯新材(688585.SH)是資本市場沉默的配角。

這家主營新型複合材料的企業,2020年上市時總市值僅10.04億元,擦着科創板10億市值門檻底線驚險上市。

上市近五年間,市值長期徘徊於30億元的形象,讓上緯新材在資本市場中從未“上桌”。

轉折點出現在7月初的一紙公告:明星機器人公司智元機器人將以21億元代價入主上緯新材。

智元機器人崛起的速度與其帶來的資本熱度同樣驚人。

這家成立僅兩年半的機器人企業已拿下13輪融資,身後站着高瓴創投、鼎暉投資、紅杉中國、比亞迪等頂級資方。

其創始團隊包括科技圈知名KOL“稚暉君”彭志輝,技術佈局覆蓋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到具身基座大模型的全棧能力。

當明星獨角獸瞄準冷門股,資本市場瞬間爆發。

拋開爭議不談,二級市場數據足以佐證本次交易的影響力。

在此後12個交易日裡,上緯新材股價經歷30天連漲,一度衝上此前15倍股價,引爆板塊行情。

上緯新材股價狂飆,金風科技“悶聲發財”。值得一提的是,上緯新材持股5%以上股東金風投控,是A+H上市公司金風科技的全資子公司。

早在5月21日,智元機器人現身前夕,金風投控便發佈了減持計劃,擬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210.0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3%。

上緯新材公告顯示,金風投控計劃在6月13日至9月12日期間,集中競價減持不超過403.36萬股,大宗交易減持不超過806.72萬股。

8月12日晚,上緯新材公告稱,自2025年7月9日至本公告披露日,金風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金風投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158.44萬股,持股比例降至5.00%。

此外,金風投控與致遠新創合夥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協議轉讓4.40%股份目前尚待上海證券交易所確認並辦理過戶手續。

截至8月13日,金風投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上市公司股份163.28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0.4%。

盤面上,7月9日至8月12日上緯新材股價上漲992.54%。同期,金風投控開始密集減持動作。

值得注意的是,多個公開資料顯示,金風投控的持股源自上緯新材上市時獲取。而該公司當初發行價格僅爲2.49元/股。而截至8月19日收盤,上緯新材報85.65元/股。

而在原計劃減持的1210.09萬股中,金風投控完成減持不過百萬股。後續賬面浮盈能否切實轉化爲財務收入,仍需觀察。

風機“轉動”資本雪球

對上緯新材的投資並非孤例。

過去多年來,金風科技通過旗下投資平臺,逐步構建出橫跨新能源、裝備製造、農林牧漁多個領域的商業投資版圖。

天眼查顯示,金風科技對外直接、間接投資中包括A+H股企業中國中車旗下株洲中車、港股企業金力永磁、儲能黑馬廈門海辰、A股企業海通發展、剛剛過會的IPO企業德力佳、專攻新能源汽車、氫能等產業核心零部件的A股企業金帝股份等。

此外,在金風投控的對外投資名單中,還有新三板公司歐伏電氣、A股企業上緯新材、IPO企業牧鐳激光等。

梳理其投資圖譜可見,金風科技近年重點佈局方向均圍繞新能源產業鏈及當下熱門的新興產業領域。其中包括風電產業鏈上的核心零部件、智能運維技術以及新興材料等關鍵環節。

行業人士分析,金風科技投資“同行”產業鏈的邏輯之一,在於構築企業防火牆。在整機價格白熱化的階段,產業鏈協同效能成爲關鍵利潤調節閥。

聚焦財務層面而言,投資收益也已經成爲金風科技營收的關鍵支撐。

據金風科技財報顯示,2024年末該公司持倉市值高達17.54億元。金風科技同期投資收益達到了19.62億元,超過公司當年18.6億元的歸母淨利潤。

此番金風科技聚焦資本市場的減持動作,也折射出當下A股市場的活躍氛圍。2025年以來,上證指數年內累計漲幅已超10%,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等主要指數同樣持續上行。

二級市場持續回暖引發上市公司證券投資熱潮。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57家A股公司公告將使用閒置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其中利歐股份以30億元額度居首,方大炭素、七匹狼等7家企業計劃投入金額均超1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52家參與公司2024年實現盈利,但其中29家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

盈虧圖譜折射出高風險屬性。比如七匹狼2024年證券投資收益達2.36億元,成功對衝主營業務60.86%的利潤下滑,推動歸母淨利潤逆勢增長5.35%。

但另一面方大炭素近三年證券投資累計虧損超7000萬元,連續兩年盈利腰斬。

當主營業務承壓與證券投資衝動形成共振,這場百億資金盛宴的背後,風險與機遇的天平正在劇烈搖擺。

屈放指出,上市公司需防範因投資資本市場影響正常的經營現金流,同時需注意炒股的潛在風險,如市值波動,潛在輿論風險,關聯交易風險等。如果上市公司過度傾向炒股,會導致投資者認爲其忽視主營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