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萬能遙控器”打開違法之門

王琦

據媒體報道,巴掌大小的萬能遙控器近期在網絡平臺公開售賣,號稱能打開所有小區道閘、捲簾門甚至學校大門,實現“出入自由”。部分商家藉機牟利,公然售賣並演示破解效果,此類工具氾濫引發社會關注。

所謂“萬能遙控器”看似便捷,實則暗藏法律風險,稍有不慎就可能打開“違法之門”,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以及網絡平臺都將陷入違法泥沼。

生產商私自生產萬能遙控器涉嫌刑事犯罪,絕非兒戲。此類遙控器具備破解、控制小區道閘、學校門禁等系統的功能,嚴重破壞公共管理秩序,對社會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生產萬能遙控器可能觸犯多項罪名,如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非法經營罪,還可能與使用者構成相應罪名的共同犯罪。生產者作爲工具源頭製造者,必須嚴守法律底線,不能爲追求利潤而生產違法設備,否則必將付出沉重代價。

網購平臺和銷售商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電子商務法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銷售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的商品或服務。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也要求網絡交易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應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然而,部分銷售商爲牟利公然售賣萬能遙控器,網絡購物平臺若對平臺內商品的合法性放任不管,未採取有效措施加以管理,將面臨多重法律風險。電子商務法規定,平臺經營者知道或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銷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商品,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平臺若對萬能遙控器的銷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將面臨高額罰款甚至停業整頓的後果。對此,平臺不能以“技術中立”爲藉口逃避監管責任,應建立主動篩查和快速處置機制,從源頭阻斷違法商品銷售渠道。

不當使用萬能遙控器同樣面臨多重法律責任。使用者往往會對小區物業、停車場管理方、學校等第三方造成損害,需承擔相應的侵權賠償責任。民法典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或銷售者請求賠償。擾亂公共秩序或侵犯公私財物還可能面臨行政處罰,如利用萬能鑰匙開啓小區道閘導致車輛亂停亂放、堵塞消防通道,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可處警告或罰款;情節較重的,可處拘留並罰款,直至被追究刑事責任。

從源頭遏制萬能遙控器這類違法工具流入市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生產商要明確產品適用標準,在產品說明中禁止非法使用,並建立銷售臺賬,拒絕向用途可疑的買家出售。銷售平臺要完善產品上線審查標準,建立健全平臺銷售歸責和處罰機制,防止商家規避監管。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對非法生產者的打擊力度和對電商平臺專項檢查力度,對監管不力的平臺依法處罰並公開曝光。消費者要正確認識萬能遙控器,不購買、不使用具有“非法控制功能”的產品,發現他人銷售、使用此類產品實施違法活動,應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或公安機關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