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豆詐騙害豐原五口命案悲劇!「3不3要」揭穿養套殺騙局 守住血汗錢
你經常網購嗎?會在臉書、LINE羣組加陌生好友?小心詐騙集團盯上你!Photo by Nghia Nguyen on Unsplash
2025/7/3更新:臺中豐原驚傳一家五口命案悲劇,疑似因誤入「金豆(黃金)詐騙」走上絕路。臺中地檢署已組成專案小組偵辦。事實上,詐騙案件層出不窮,你我都該小心!回顧2022年,詐騙集團利用多層次「養套殺」,一年平均犯罪所得700億,嚴重危害國家及社會安全。詐欺案件五花八門,前三大類型爲投資詐騙、解除分期付款、假網拍等,受害人數愈來愈多,儼然成爲民怨之首。
其實,詐騙有九成是透過金融機構,而第一線的行員就是角色至關重要的守門人。
臺北富邦銀行有位行員發覺來領款的夫婦神情有異,突破心防詢問下才發現他們小孩被綁架在柬埔寨,因此被逼迫當車手,最後北富銀報警救回共14位孩子,讓全行人心振奮。
「還有車手在行外守候,看行員多問幾句,直接衝進來罵人的。」北富銀金融安全部副總蔡佩玲也說,前臺行員承擔的壓力真的很大,有時還要鼓起勇氣跟歹徒對峙,她呼籲「天下真的沒有白吃的午餐」,不要輕易交出帳號個資。
玉山銀行總經理陳茂欽將「反詐」定調爲嚴肅的社會責任,他指出,詐騙不是臺灣特有現象,而國際洗錢防治組織過去將「反恐」作爲首要任務,現在最共通的就是「防詐」。
「現在歐美也是重中之重,我們臺灣並沒有那麼糟。」陳茂欽說,從玉山澳洲分行同仁回報的資訊中,澳洲的詐騙案件數疫情後倍增,而當地銀行成功防詐的比例竟僅有13%,因此行內教育訓練、和警政機關的合作相當重要。
他舉例,以前銀行監視器以前都是「對內」,現在則陸續配合警政單位循線查緝的需求,將監視器「朝外」,對怕車牌被拍到的詐騙集團份子實有嚇阻作用。
圖/遠見編輯部製表
人性使然,無所不騙?考驗道德尺度
回到最根本的探討,爲什麼人們願意相信陌生人,並付出寶貴的信任和金錢?即使得知真相,依然執迷不悟,不願承擔醒來的一切?爲何貪心會上當,好心也會被騙?
這些疑問,在臺大社會系名譽教授孫中興開設的「詐騙社會學」及其新書中,均有探討及解答。
「由古至今,我們一直身處在無所不騙的環境,這是社會因素的影響,包括愛情、金錢、權力和信仰等,只是謊言究竟是善意還是惡意?是否要當吹哨者?取決於人們心中的道德尺度!」
孫中興剖析,高知識分子在騙局也會上當、不堪一擊,現代人的心靈大多是空虛的,在學校鑽研知識,卻缺乏對社會面貌的真實體會,甚至是生存之道。解方除了透過學校教育和接觸多層面的生活資訊,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培養識讀謊言的能力。
會上當,不光是對金錢的虛榮或自卑感,也不乏基於信任或資訊不對等,不慎「真心換絕情」的案例。
強化監管、防詐宣導動起來,提升全民防詐免疫力
現在,主管機關積極強化監管措施,包括強化第三方支付業者申請虛擬帳號、銀行覈驗綁定國際行動支付的手機門號與留存在銀行的手機資訊是否一致,而非僅以OTP密碼驗證、民衆接到「+886 9」國際來話,會聽到約七秒的國臺語警示。
除銀行和電信業,包括部分電商及物流業者已導入電商隱碼技術,保護用戶個資,四大超商也啓動貨到付款退款機制,避免民衆遭假網購詐騙。
此外,產官學界掀起討論媒體與平臺自律,強化民衆數位時代必備的資訊素養等議題;同時,金融機關也啓動368鄉鎮全國走透透,舉辦各式宣導講座,望能透過分羣分衆的多元宣傳,讓民衆提升防詐免疫力。
詐騙猖獗,小心你已被鎖定!迅雷不及掩耳的無差別詐騙,正挑戰着臺灣的國家安全網,人人都得嚴防成爲詐騙的破口。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閱讀全文:https://reurl.cc/GKr4zd
(本文出自2025.07.03《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