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市值486億、用友市值443億,AI大模型驅動企服賽道洗牌

文/楊劍勇

在國內企業管理軟件市場中,“北用友,南金蝶”備受矚目。與此同時,面對人工智能、雲計算大趨勢下,兩大企服廠商相繼面向雲服務方向轉型。

然而,在轉型過程中,金蝶與用友是冰火兩重天的局面。金蝶營收穩健、虧損收窄,經營向好。用友業績則下降態勢,且虧損持續擴大,面臨轉型陣痛。尤爲關鍵是,金蝶市值實現了對用友反超。

當前,金蝶市值爲53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86.9億元),用友市值爲443.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用友高光時刻的市值曾高一度高達1700億,當前市值規模與過去相比,令人唏噓。

當然,資本市場走勢有諸多因素影響,但企業自身經營能力至關重要。自2020年起,業績遭遇增長乏力局面。尤其2023年啓動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業務組織模式升級,對業績衝擊巨大。

2023年,用友營收97.96億元,同比增長5.8%;虧損9.67億元,這是上市20餘年來,首度年度虧損。

由盈轉虧,主要這一年啓動了史上最大的一次業務組織模式升級,使得成本費用增長較多。其中,在研發方面,規模增加了研發技術人員。同時,在市場拓展和銷售方面,增加了業務端諮詢顧問與銷售人員,擴大市場推廣力度。

2024年經營繼續惡化,營收下降,虧損擴大。這一年,用友營收爲91.53億元,同比下降6.57%;虧損則高達20.61億元,相比2023年虧損9.67億元,虧損增加10.94億元,虧損擴大幅度高達113%。

在營收方面,大型企業客戶業務作爲用友重要的業務板塊,營收佔比64%,但營收下降直接拖累整體業績。2024年,來自大型企業客戶營收爲58.6億元,同比下降10%。與此同時,中型客戶也表現低迷,同比下降9.7%爲12.5億元。

營收增長亮點是旗下深耕小微企業的子公司暢捷通。2024年營收9.6億元,同比增長19.7%,雲訂閱收入6.56億元,同比增長34%,佔暢捷通整體收入的比例68%,顯示出已成功實現雲訂閱業務模式的轉型。

額外要指出的是,業績繼續低迷不振,虧損進一步擴大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用友則開始控制人員規模,優化人員結構,控制成本費用。其中,2024年的員工數量相較2023年末減少3,666人,離職補償金相應增加1.42億元。

此前,用友爲了扭轉困局,2025年初更是請來前SAP全球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博士擔任總裁一職,寄望於帶領轉型。有意思的是,黃陳宏上任85天卸任,王文京再次兼任公司總裁。筆者曾指出,因黃陳宏長期以來在外企工作,會面臨水土不服。同時,年齡超60歲,本應退休年齡,去一家深陷鉅額虧損的企業,很難立竿見影。

王文京頻繁兼任總裁,顯示出面臨業績及管理層不穩定雙重壓力。儘管用友開始注重瘦身增效,優化人員結構,控制成本費用,包括2025年第一季度其員工繼續減少1689個人。然而,營收不僅沒有恢復增長,虧損還在惡化。

2025年第一季度,用友營收13.78億元,同比下降21.22%;虧損爲7.36億元,虧損擴大62%。季報中指出,主要是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以及今年1月份合同簽約金額同比下降,以及加快推進軟件業務向訂閱模式轉型,對收入增速造成短期影響。

與此同時,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以“北用友,南金蝶”備受關注,大有北喬峰,南慕容的江湖格局。

金蝶主要聚焦於中小企業市場,在穩住中小企業市場的同時,在大型企業市場領域也在不斷攻城略地,使得營收穩健提升。其中,2024年營收62.56億元,同比增長10.2%,虧損爲1.42億元,虧損同比縮窄約32.3%,虧損縮窄主要是大型企業業務的規模效應逐步體現所致。

金蝶的毛利率繼續改善。管理層在2024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預計2025年將實現盈虧平衡。主要得益於雲訂閱模式的持續深化和經營效率的提升,對今年盈利很有信心。

最後,在AI大模型驅動下,使得各界在雲基礎設施服務上的支出逐漸擴大。對於圍繞雲生態系統的公司都將受益,在AI大模型賦能下,用友也有望迎來新的機遇。

尤其今年DeepSeek橫空出世,因廉價的訓練成本,及開源與卓越的性能,成爲現象級應用,對全球AI產業有深遠影響。各行各業都在紛紛全面接入,迅速構建起中國AI生態圈。

面對大模型迅速崛起,用友加速擁抱AI,並推出了企業服務大模型YonGPT,同時積極接入DeepSeek,推出一批企業服務智能體,助力客戶實現AI在企業切實落地應用,並推進AI+雲轉型戰略。

整體來說,DeepSeek作爲全球大模型新標杆,將改寫整個大模型行業,各行各業正在快速融合大模型服務,以提升智能化水平,將加速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在千行百業得到落地,並帶動國內AI全產業的快速發展,開啓一個增長新時代,爲用友帶來了歷史性產業機遇。

在助企業更快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同時,其雲服務會繼續得到進一步增長。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表達觀點僅代表個人。致力於深度解讀人工智能、AI大模型、物聯網、雲服務和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