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集團:保交樓爲經營的首要任務,將根據融資性現金流恢復程度等進行投資決策
4月22日,金地集團(600383.SH)召開2024年度業績溝通會,董事長徐家俊,董事、總裁、財務負責人李榮輝,高級副總裁王南,財務總監曾愛輝等出席會議。
金地集團高管就房地產市場形勢、土地投資的策略、包交付、利潤下滑等問題進行解釋說明。
將根據融資性現金流恢復程度等情況進行投資決策
截至2024年底,金地集團總土地儲備約2916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1245萬平方米;土地儲備金額約4325億元,權益土地儲備金額約1759億元,權益比例約40.7%,其中,一、二線城市佔比約77%。
李榮輝介紹,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之間,受制於現金流壓力,公司大幅削減投資、暫停拿地。隨着公開市場債務壓力緩解,以及2024年行業寬鬆政策對市場整體信心修復及需求釋放起到積極作用,公司近期重啓前端投資。
今年,金地集團重啓拿地,並已經在上海和浙江杭州各獲取一宗土地。徐家俊表示,重回土拍市場的主要原因是公司隨着公開債務的償還,債務壓力緩解,同時2024年行業寬鬆政策對市場整體信心修復及需求釋放起到積極作用,市場有所修復,部分核心城市市場出現一定程度回暖的積極跡象,因此在覈心城市重啓拿地。
對於今年如何投資拿地,徐家俊同時表示,公司將在財務安全的情況下,按照量入爲出的原則,根據自身經營性和融資性現金流的恢復程度進行投資決策,當前全國銷售市場分化趨勢明顯,預計投資佈局仍將主要集中在市場安全度較高的核心一二線城市。
徐家俊同時介紹,公司後續將繼續關注位於核心城市的投資機會,擇機補充優質土地儲備,將繼續堅持平衡的戰略發展思想,首先做好現金流管理,在財務安全的情況下,按照量入爲出的原則,逐步實現投資-銷售的良性經營循環。
李榮輝表示,當前房地產行業流動性仍較爲緊張,銷售市場延續調整態勢,後續土地供應將整體充裕,土地市場預計將維持中低強度狀態。
度過公開債兌付高峰期
截至2024年末,金地集團賬面貨幣資金餘額爲227.3億元,較2023年末貨幣資金餘額297.4億元減少了70.1億元,降幅爲23.6%。貨幣資金減少的主要原因爲公司及時調整負債結構,嚴守現金流安全紅線,積極償還到期債務,控制槓桿水平。
報告期末,公司計息負債餘額爲735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爲64.8%,剔除預收款項後的資產負債率爲59.7%,淨負債率爲49.1%,債務融資加權平均成本爲4.05%。
李榮輝介紹,公司目前已順利度過公開債兌付高峰期,截至目前,公司在2025年與2026年尚未兌付境內公開債面值約0.59億元和5.01億元。同時,公司整體存量債務亦有改善,截至2024年期末有息負債餘額同比下降20%至735億元,綜合融資成本爲4.05%,較上年進一步降低,扣預負債率與淨負債率優化至59.7%和49.1%。
李榮輝同時介紹,面對複雜艱難的市場環境,本公司堅持以現金流爲核心的經營管理策略,在2024年如期償還11筆合計200億元公開市場債務。
保交樓爲經營的首要任務
對於今年的工作,徐家俊表示,公司始終將保交樓作爲生產經營的首要任務,高度重視施工進度、工程質量與竣備交付。公司將進一步加強項目工期、安全和質量管理,保障項目如期保質交付。
李榮輝在會上表示,2025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市場挑戰,公司着重聚焦核心,提升經營敏捷度,靈活應對市場調整的經營管理導向,堅持以現金流爲核心的經營策略,以銷定產、量入爲出。
對於資產端,李榮輝介紹,公司將推動資產分級管控,保留有增值潛力資產;對滯重資產進行變現或盤活,提升持有物業經營效益;挖掘融資空間,打通退出渠道等方式修復公司資產負債表,同時堅守財務安全底線。
“購房者觀望情緒尚未完全消退”
王南表示,2024年政策寬鬆對行業整體信心修復及需求釋放起到積極作用,同時,政策效果呈現出結構性分化與滯後性傳導特徵。
具體而言,王南介紹,從城市看,核心城市改善型需求率先回暖:一線及強二線城市中,受益於限購鬆綁、首付比例下調等政策,高能級區域改善型項目成交環比出現明顯改善;低能級城市仍承壓:三四線城市受制於庫存高企、人口外流及居民收入預期偏弱,政策刺激效果有限,市場仍處於築底階段,公司部分項目去化週期延長。
王南表示,購房者觀望情緒尚未完全消退:政策持續釋放利好的同時,購房者對房價下行、交付風險的擔憂仍存,需求釋放節奏慢於預期。基於政策持續釋放利好的背景,公司將圍繞精準去化、靈活定價、需求適配三大核心,制定銷售策略,並且持續推進存量資源提升工作、提升品質加快去化。
徐家俊表示,隨着政策環境的寬鬆改善,核心城市改善型需求出現回暖,近期公司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項目來訪、銷售等方面表現較好。政策環境趨於寬鬆的同時,行業仍面臨市場分化加劇等挑戰,公司將保持審慎態度,動態監測政策落地效果與市場銷售回暖節奏,靈活調整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