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美國成年人沒喝夠水? 專家破解六大「補水迷思」 不是口渴才喝

人們對補充水分的方式常有誤解。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根據「National Geographic」報導,美國調查公司 CivicScience 於2023年針對約290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調查,約有一半受訪者每日未攝取到建議水量。專家指出,這可能與人們對「補充水分」的六大迷思有關。

誤解一:成人每天要喝兩公升水

每人所需水分因體型、活動量與氣候不同而異。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建議女性每天應攝取約2.7公升、男性3.7公升的水分,但這包含食物中的水分。

誤解二:口渴纔是該喝水的信號

喉嚨幹往往代表你已經有輕微脫水。專家建議以排尿頻率與尿液顏色作爲指標,理想情況是在清醒的時間裡每兩至三小時上一次廁所,且尿液呈淡黃色。

誤解三:只有喝水才能補水

一些食材如西瓜、番茄、湯品與果昔等也能提供水分,約佔每日總攝取量的20%。選擇高含水量的食材,也是夏日補水好方法。

誤解四:一次灌大量的水

過量攝取水分恐導致「低鈉血癥」,引發噁心、頭痛甚至痙攣。專家建議分次、小量、規律補水,並搭配適量電解質攝取。

誤解五:咖啡和茶會讓你脫水

事實上,咖啡與茶仍能計入每日水分攝取,除非極大量飲用纔可能產生利尿作用。氣泡水同樣也能有效補水。

誤解六:運動中應該喝運動飲料

若運動未超過一小時,喝水即可。長時間運動或大量流汗者,才需補充電解質。專家建議運動前1小時喝600ml的水,運動中每20分鐘喝幾口,運動後再補充同樣水量。

專家提醒,即使不感口渴,也應定時補水,才能維持體能與專注力,避免夏季中暑或疲勞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