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萬億市場迎變 32家理財子公司同臺競技

本報記者 王柯瑾 北京報道

2月18日,浙商銀行理財子公司——浙銀理財宣佈開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數量正式增至32家,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部“集齊”。

業內分析認爲,隨着新成員的加入,理財市場競爭格局進一步升級,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理財市場開啓新格局

自2018年首批銀行理財公司籌建以來,理財子公司隊伍不斷壯大。截至目前,32家理財子公司包括6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12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8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5家合資理財子公司和1家農商行理財子公司。

然而,自2023年以來,理財公司牌照發放速度明顯放緩,僅浙銀理財獲批籌建。普益標準分析認爲,理財子公司大規模集中設立的階段已經過去,監管部門按照“成熟一家,批設一家”的原則發放理財公司牌照,疊加對於中小銀行存續理財規模“限時壓降”政策,理財公司主體地位日益穩固,銀行理財市場格局與高質量發展方向也進一步明確。

從規模發展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已近30萬億元,其中,理財公司存續規模達到26.28萬億元,同比增長16.83%,存續規模佔比已達88.86%,並呈現穩步提升的態勢。

業內分析認爲,一方面,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憑藉母行的客戶資源和渠道優勢,在產品銷售和客戶獲取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另一方面,隨着更多市場主體的加入,理財產品將更加多元化,投資者也將擁有更多選擇。

差異化佈局與共富成新抓手

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對理財子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產品設計、風險控制、客戶服務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將成爲理財子公司未來發展的關鍵。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浙銀理財已與8家代銷合作機構明確產品代銷合作意向。

在產品供給方面,記者瞭解到,浙銀理財將傳承浙商銀行“善”的基因和“玉琮”品牌內涵,推出“琮”系列六大產品體系:“琮善”“琮簡”“琮融”“琮心”“琮長”“琮樂”,涵蓋活錢類、固收類、固收增強類、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和金融衍生類等多類型產品,爲客戶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財富管理服務。

作爲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新業態,浙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開展“同心共富”“同善共富”“同盈共富”三個專項行動,設計推出專屬產品,助力共同富裕。其中,“同心共富”專項行動,將以專屬產品加大對“專精特新”、ESG、養老保障等特定領域的支持,引導居民財富轉化爲對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領域的投資;“同善共富”專項行動,將部分產品管理費專項用於慈善用途,助力山村教育、扶貧關愛和投資者權益保護,實現財富增值和金融向善的雙向奔赴;“同盈共富”專項行動,探索通過專屬產品建立與投資者利益綁定的考覈評價機制,探索走出一條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公益金融和財富升維的創新路徑。

浙銀理財黨委書記、董事長武國元認爲:“理財子公司脫胎於銀行體系,在客戶觸達、服務覆蓋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不僅能夠服務居民財富保值增值,還能夠起到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作用,有利於縮小不同羣體、地區等之間的服務資源差距,引導社會價值向善。”

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浙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陸建強亦指出:“浙銀理財將探索建立與投資者利益綁定的考覈評價機制,並將部分管理費投入慈善用途,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

(編輯:朱紫雲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