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住舅舅家要不要幹家務?”女孩借住舅舅家,舅媽全程沒笑臉
大學生如果不能抓住校招的機會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意味着她即將面臨兩難的局面:如果想繼續投遞簡歷、找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那麼這段時間沒有收入的大學生,就很難在大城市立足;可若是不想去大城市找工作,留在家鄉的話,就意味着失去了很多機遇。
這個時候有一個在大城市發展的親戚就顯得尤爲重要,剛畢業的女同學小張,爲了去上海找工作,選擇寄宿在舅舅家,在張同學的印象中,媽媽對舅舅極好,小時候舅舅也經常帶自己玩,可以說是校長心目中除了爸媽之外,最親的親人了。
可當她收拾行李來到舅舅家之後,卻發現自己的處境格外尷尬,不僅舅媽全程沒一個笑臉,還經常在飯前飯後跟自己甩臉色,小張不明白,自己還沒畢業,在家裡都不做家務,難道來到舅舅家做客還需要做家務嗎?於是在網上發帖吐槽,沒想到被網友嘲諷“得了便宜還賣乖”。
“借住舅舅家要不要幹家務?”女孩借住舅舅家,舅媽全程沒笑臉
張同學住進舅舅家的第一週,就跟在自己在家裡一樣,每天睡到自然醒,舅媽準備好早餐,她吃完就出門去面試,而等小張在外面轉了一圈回來後,熱騰騰的飯菜已經擺在桌上,吃完飯後,她就回房間刷手機,從來沒有考慮過餐具誰洗、家務誰做的問題。
一個月後,舅媽給親戚打電話時說:"這孩子把我家當酒店了,連自己的房間都不收拾。"小張聽到後很委屈,覺得舅媽太計較。她發帖抱怨,沒想到引來大量網友批評。
在小張眼中,自己來親舅舅家借宿,是“客人”,自然不應該承擔家務,可實際上,即便是親戚之間也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把親戚家當成自己家,理所當然的什麼家務都不做,於情於理都是不合適的,而親戚之間因爲借住引發的矛盾,遠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多,在這些矛盾話題的討論中,超過90%的網友都認爲借住者應該主動承擔部分家務。
大學生借住至少應做到以下四點,避免借住成了親情毀滅的導火索
應屆生到大城市求職,從投遞簡歷到約見面試,再到考覈、培訓、試用期等等,至少需要2-3個月時間,才能站穩腳跟,若是親戚家剛好在自己求職所在的城市,那麼75%的大學生都會選擇借住親戚家。
似乎從血緣關係上來看,親戚之間幫扶一下對方的孩子,支持他求職就業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這件事卻遠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美好,因爲在諸多借住事件中,超過半數都因爲生活習慣等問題產生了不小的矛盾。
很多大學生從小在父母呵護下長大,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哪怕是到了別人家裡,也習慣性地等待他人服務,可即便是親爹親媽也免不了吐槽孩子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何況是親戚呢?只是親戚一旦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原本的幫扶反而容易反目成仇。
大學生之所以選擇借住在親戚家,歸根結底還是因爲大城市的房租太高了,既然明白借住的本意,就應該清楚,大學生借住親戚家的出發點就是爲了“省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借住不僅是情誼上的幫扶,也是經濟上的扶持。
大學生既然選擇了借住親戚家,就不該理所應當的認爲自己可以什麼家務都不做,打掃衛生、分擔家務、補充日用品、偶爾買菜做飯,這些都是借住一方應盡的義務,這樣不僅能維繫感情,還能鍛鍊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
當借住成爲一部分畢業生進入大城市的過渡方式時,恰恰也應該是大學生學會獨立自主、理解人情往來的開始。借住的潛規則其實很簡單:既要保持獨立性,又要學會體諒。把別人家當自己家不意味着好吃懶做,而是應該主動承擔責任,才能讓借住不至於成爲親戚關係惡化的導火索。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