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川普國安顧問人事異動背後 暗藏權力重整訊號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百日,人事異動不斷。(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US Taiwan Watch: 美國臺灣觀測站
川普最新的人事異動,實則暗藏權力重整的訊號。「觀測站住海編」據此提出三大潛藏的政治意涵。
重置瓦爾茲(Mike Waltz)背後的政治算計
川普正式將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解職,但並沒有讓瓦爾茲裸退,而是提名他做聯合國大使。如果按照媒體報導,讓瓦爾茲解職照說是爲了不慎將記者加入只有美國國安高層參與的Signal羣組的「Signal門」負責。但川普還是讓瓦爾茲體面地擔任了另一項重要職務,或許可以有多層解讀。首先,瓦爾茲是辭去了佛羅里達衆議員的職務後來擔任國安顧問,屬於川普在此次內閣中愛用的「鄉黨」。除了瓦爾茲,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白宮幕僚長威爾斯(Susie Wiles)都出身佛羅里達。讓瓦爾茲無縫接軌去聯合國,也避免了裸退的難堪。
▲川普將白宮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解職,檯面上讓他爲「Signal門」負責,但實則華麗轉身出任聯合國大使,雖是閒缺但仍在內閣中,也順勢緩解在野黨壓力。(圖/路透)再者,讓瓦爾茲體面地轉職,也能減輕要求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下臺的呼聲。從昨晚瓦爾茲去職的消息傳出後,就有民主黨政治人物要求赫格塞斯也應該爲Signal門負責,畢竟赫格塞斯已經不止一次將不相關的人等加入公務用Signal羣組。第三,聯合國大使在川普第二任期中很可能會是個閒職。這個職務在美國仍重視國際組織在其外交政策中角色時自然位高權重。但此次川普政府除了已經相當程度揚棄多邊主義路線,從裁撤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刪除國際援助預算、退出WHO、無視WTO規範,連國務院都被精簡不少人事。之前川普提名的聯合國大使人選史蒂芬尼克(Elise Stefanik)衆議員在川普認爲需要穩住衆議員席次多數後就取消提名,人選從三月底就懸缺至今。某種程度也表示川普並不那麼看重這個職務的功能。最後,瓦爾茲還被川普留在內閣中,並讓國務卿盧比歐代理國安顧問,也看得出川普仍然十分倚重共和黨內部「鷹派」。先前MAGA派網紅盧默(Laura Loomer)進白宮告狀,針對的基本上就是瓦爾茲、黃之翰(Alex Wong)、簡以榮(Ivan Kanapathy)等國安會內部的鷹派人士。MAGA派也長期對有新保守主義傾向的鷹派人士看不順眼,認爲他們只會將美國捲入國外衝突。華爾街日報甚至示警,如果川普清洗鷹派人士,只留下MAGA派,有可能會讓川普走回歐巴馬的綏靖老路。但鷹派人士通常也是對國安及國際事務較爲熟悉且經營許久的。除了波頓(John Bolton)這種與川普性格顯不對盤,以及蓬佩奧(Mike Pompeo)這樣被質疑有忠誠問題者,川普要治國還是需要明白人,而不能只靠網紅。不過聯合國大使任命仍需要參議院聽證。到時候瓦爾茲到參議院作證時,國會議員勢必也會就Signal門以及緊急去職這些問題拷問瓦爾茲。到時就看瓦爾茲怎麼迴應。從盧比歐(Marco Rubio)爲「萬事部長」看川普用人哲學川普讓盧比歐代理國安顧問是很有趣的安排。國務卿是美國建國之初就創設的職務,說是總統最倚重的外交及國安幕僚也不爲過。在總統繼位順序也排行第4,地位崇隆。而國家安全會議則是二戰後纔在白宮下設立的單位,國安會甚至不像國務院那樣有自己的辦公空間,而是安在白宮以及白宮旁邊的艾森豪行政辦公大樓。國安顧問本人都不具備閣員資格。
▼曾是2016初選競爭對手的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代理國安顧問後,被美媒調侃是川普(Donald Trump)的「萬年部長」。(圖/路透)
只不過國安顧問通常也是總統十分信任的國安幕僚,歷史上如季辛吉(Henry Kissinger)、鮑威爾(Colin Powell)、萊斯(Condoleezza Rice)等人,都是先擔任過國安顧問後再擔任國務卿。甚至有此一說,從國安顧問到國務卿的轉換其實是「明升暗降」,因爲從辦公空間上從白宮轉到了位於霧谷(Foggy Bottom)的國務院,距離只有約一英里,但離總統還是較遠,與聞真正核心的軍國大事的機會也相對減少。目前川普讓盧比歐代理國安顧問,可說是史上少見的作法,上次身兼國務卿及國安顧問的就是尼克森時代的季辛吉。這可見川普對盧比歐仍有一定信任,因爲這意味着盧比歐除了國務卿,還要代理USAID、國安會、以及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領導職務,甚至被《紐約時報》調侃爲「萬事部長」(Secretary of Everything),其實也表現出川普對盧比歐辦事能力的肯定。
畢竟當年的季辛吉同時要處理越戰、第四次中東戰爭、以及改善對中關係,今日的盧比歐也同樣要同時處理烏俄、中東、及印太等多個區域的複雜情勢。相對之下,曾經和盧比歐大吵一架的前政府效率部領導馬斯克(Elon Musk)顯然不熟悉政府內部事務運作,在公部門及企業經營間分身乏術,只能黯然離職。如果再看到之前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所爆料的,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和馬斯克曾經爆發口角衝突,但今天別說馬斯克已經離開,在關稅戰上也已經由相對政通人和的貝森特,而非過於理想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主導。可見川普用人除了忠誠,也需要即戰力的幹才纔跟得上他的快節奏施政。光有意識型態卻辦事不牢靠,仍然會被川普逐漸疏遠。即戰力人選不易,川普重用盧比歐穩盤國安川普第一次任期曾有過4任國安顧問,但有兩任很顯然是緊急替換:第一任的弗林(Mike Flynn),以及第三任的波頓。所以在兩任解職後都還需要找人暫代國安顧問,代理時間也大約都是一週左右。只是川普這次換人的決定顯然是醞釀已久,照說也應該一直在物色或徵詢人選。但這次由盧比歐代理而非找另外一個人替換瓦爾茲,也可見要找到即戰力領導國安會並不容易。畢竟目前正處於和中國的戰略對抗高峰以及烏俄戰爭停火的關鍵時刻,接下來的國安顧問也要負責起草《國家安全戰略》。最好還是已經在政府內部且熟悉相關業務的中高階官員才能儘快上手。
這從目前傳出的可能國安顧問繼任人選也看得出來。根據經常報導內線消息的《金融時報》記者賽瓦斯托普羅(Demetri Sevastopulo)透露,國安顧問熱門人選包括了白宮副幕僚長米勒(Stephen Miller)、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總統特助格瑞尼爾(Ric Grenell)、國安副助理高卡(Sebastian Gorka)、副國務卿藍道(Christopher Landau)、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以及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安東(Michael Anton)。從臺灣的角度,這些人過往對臺及對中的立場自然有親疏之別。但因爲他們已經在新政府共事一段時日,國安會未來也勢必要與盧比歐領導的國務院密切協作。國安會新人事可預期並不會扭轉川普政府國安戰略的大方向。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US Taiwan Watch: 美國臺灣觀測站」,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