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日軍華南細菌戰歷史 專家:受害者或高於南京大屠殺

「七七事變」今年88週年,這一天,日本學者鬆野誠也向廣東省檔案館捐贈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完整名冊彩色掃描件,爲該部隊名冊首度在中國大陸國內整冊公開。專家認爲,此一檔案有助還原華南細菌戰歷史真相,並稱「受害人數甚至可能超過南京大屠殺」。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日軍在抗日戰爭期間多次發動細菌戰,對中國造成極大傷害。除「731部隊」,日軍還設立廣州的「波第8604部隊」及多支細菌戰部隊,名爲「防疫給水部」,表面從事防疫工作,實際上則進行細菌戰與人體活體實驗。這些部隊屬於日軍秘密部隊,且大量資料在戰敗後被銷燬,相關原始史料極爲稀少。

據史料與學者考證,「波第8604部隊」曾在廣州市海珠區南石頭地區對大量香港難民進行細菌實驗。學者推算,死於該部隊實驗的粵港難民約有4,000人,而受害者更爲衆多。在今日的廣州市海珠區,相關的日軍細菌戰歷史遺址上仍豎立着30年前由民間設立的「粵港難民之墓」。

鬆野誠也繼捐贈「僞鈔戰」檔案後,再次向廣東省檔案館捐贈「波第8604部隊」的完整人員名冊彩色掃描件,這是首次公開的完整版本。該名冊爲《南支那防疫給水部波第八六零四部隊留守名簿》編纂於1945年2月1日,記錄860名部隊成員的詳細資料,包括姓名、職務、戶籍與家庭成員等。

廣東省檔案館指,該名冊爲日軍原始文件,來自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歷時一個半月,鬆野誠也在不違反各方相關法律和規定的前提下,成功複製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名冊,並將其捐贈給廣東省檔案館。

廣東省參事室退休參事譚元亨指出,1941年底香港淪陷後,約104萬香港難民被迫回到中國大陸。僅第一批經水路到廣州的難民人數即超過20萬人,許多抵達南石頭的難民失聯,成爲日軍活體實驗對象。他表示,華南細菌戰受害者「甚至可能比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還要多,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他形容此次名冊公開是個「新的收穫」。

報導引述香港倖存者何瓊菊1994年受訪的證詞稱,她與家人乘船返鄉,抵達南石頭後被日軍以檢疫爲由扣留,原船約480人,最終僅40餘人生還。其子馮芳標回憶,日軍藉由「理由」讓細菌在人羣中互相傳染,船上人數不斷減少。而二位的說法則與曾服役於「波第8604部隊」的老兵丸山茂供述印證,他曾在1993年寫下證詞,坦承部隊對香港難民實施細菌戰,屠殺行爲起于軍政廳爲維穩而限制難民進入廣州。

日本學者鬆野誠也7日向廣東省檔案館捐贈侵華日軍「波第8604部隊」完整名冊彩色掃描件,爲該部隊名冊首度在中國大陸國內整冊公開。(新華社)

7月7日,廣東省檔案館「抗戰檔案史料捐贈儀式」現場展出的「波第8604部隊」名冊(複製件)。(新華社)

南石頭監獄遺址與海港檢疫所舊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侵華日軍曾在此以活人做細菌、病毒實驗,屠殺大量粵港難民。此照拍攝於2022年3月22日。(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