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吉卜力」名稱由來 宮﨑駿經典作《紅豬》第2周霸氣特典登場

《紅豬》中可以感受到壯闊飛行空戰場面的震撼。(圖/甲上娛樂)

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經典作《紅豬》以一戰後的亞得里亞海爲背景,描述曾爲空軍王牌的飛行員波魯克因魔法詛咒而變成豬,他駕駛着紅色飛行艇追擊空賊、賺取賞金,卻在空戰與人性掙扎間,展現出灑脫與孤獨並存的反差魅力,不僅帶領影迷重溫壯闊飛行空戰場面的震撼,也因充滿浪漫、熱血與人性光輝的故事內涵,再度感動無數觀衆。

《紅豬》當年在日本以54億日圓票房勇奪年度冠軍,更刷新《魔女宅急便》所創下的日本動畫電影紀錄。身爲軍事與飛機愛好者的宮﨑駿,對於作品中的飛機設計極爲講究,登場的機型大多以真實存在的飛機爲原型,例如主角波魯克的「Savoia S.21」、美國飛行員卡地士駕駛的「Curtiss R3C-2」,以及「Hansa-Brandenburg CC」等,細節處處可見導演的考究與情感,大銀幕再現的空戰場景因而極具真實感與臨場感。

事實上,宮﨑駿對飛機的熱愛不僅展現在作品中,也深深影響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命名。二戰期間,義大利飛機制造商卡普羅尼開發的一款偵察機「Ca.309」,其暱稱便是「Ghibli」,阿拉伯語意爲「撒哈拉沙漠上吹起的熱風」。宮﨑駿得知這個名字後深受啓發,決定以此爲靈感命名工作室,希望能在日本動畫界帶來一股震撼熱風。

有趣的是,義大利文「Ghibli」正確的發音應爲「gi bu ri」,但宮﨑駿當初誤讀爲「ji bu ri」,最終形成了今日廣爲人知的「吉卜力」讀法。雖是一個誤讀,卻也成爲獨一無二的標誌,象徵着吉卜力動畫的誕生與飛行夢想的源頭。

與吉卜力過往衆多以少女爲主角的動畫不同,《紅豬》是宮﨑駿少數以男性爲中心的故事,更被外界認爲是他最具私人色彩的作品之一。導演本人在自畫像時常將自己畫成一頭豬,也足見他將大量個人情感投射在波魯克身上。更有趣的是,片中還暗藏細節彩蛋,例如波魯克引擎上印有「GHIBLI」字樣,讓在大銀幕上重溫經典的觀衆倍感驚喜。

坊間一度盛傳吉卜力將拍攝續集《紅豬2:最後的出擊》。消息起源於宮﨑駿接受美國媒體的一次訪問,曾表示「如果能拍《紅豬2》就太好了」,並透露構思過以西班牙內戰爲背景,描繪波魯克再度踏上冒險之旅的故事。然而這僅是導演的「理想心聲」,並未真正付諸實行,卻在經過外媒誤讀後,成爲一場全球影迷津津樂道的「美麗誤會」。

《紅豬》上映第2周推出「蓄勢待發版超橫幅特典海報」。(圖/甲上娛樂)

《紅豬》現正熱映中,片商甲上娛樂也趁勝追擊,在《紅豬》上映第2周推出的「蓄勢待發版超橫幅特典海報」,採用34×98.8公分的大尺寸橫幅氣勢磅礡呈現,即將引爆收藏熱潮。只要於9月12日(四)至18日(三)期間,購買任一張《紅豬》電影票,憑票根即可至原購票影城兌換此款限量特典,每人最多可領取4張,數量有限,送完爲止。